往期回顾
上几期文章里,小编跟大家说了:
癌症到底有多恐怖,发生癌症的原因到底是因为什么?
大家知道了肺癌早期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70%及以上,
既然早期肺癌如果发现的及时,治疗效果会较为理想
那我们能不能在发生前就先预防了呢?
怎么样做到不发生就是最好的治疗呢
为了预防癌症的发生,我们在生活中需要尽量做到健康的饮食、健康的作息、健康的运动、以及从我们的情绪释放、社交等保持健康的状态。
上期小编跟大家详细说了“容易罹癌的饮食或生活形态”中的不良饮食-”红肉。
这期小编将告诉大家,容易罹癌的饮食或生活形态还有哪些!
我们先来看几个癌症案例,就是因为异常的饮食或生活形态所引起:
案例一
年3月媒体报道,一名14岁的初中生罹患大肠直肠癌。他自初中二年级开始,几乎每天放学后都吃烤香肠,这样连续5,6年之后,开始出现间歇性腹痛,肠阻塞,便秘等症状。医院检查证实患有大肠直肠癌,而且已经转移至腹腔内,虽经过治疗,仍与4个月后不治身亡。
一分钟医学教室
大肠直肠癌
单单是我国台湾的大肠直肠癌发生率近年有渐增的趋势,从年的人,到年增加为1万1千多人,占该年癌症十大死因第三位。
人一生得到大肠直肠癌的机率约为5%,通常在40岁后开始出现,到60岁时达巅峰;
但是近年来年轻人(尤其是女生)的发生率有偏多的趋势,年仅20,30岁的患者高达10%。
这主要是:归因于饮食西化或嗜吃高油脂的高温油炸烧烤红肉,盐酥鸡或炸鸡,加上缺乏蔬果摄取与规律的有氧运动,生活压力大,抽烟,酗酒,以及透过食物链得到污染物质(例如戴奥辛)或塑胶溶出的PVC等累积在人体。
这些因素加总起来便容易促进发炎,肥胖,进而增加大肠直肠癌的风险。
01
饮食西化,严重冲击国人的健康
颜博士在他所出的《抗癌就像减肥》一书中曾表述了这样一个情景:27医院的外科值班实习时,某晚急症室竟然诊出4个急性阑尾炎(盲肠炎)患者;经住院医师确诊后送至开刀房进行阑尾切除。一个月之后的外科晨间会议上,再度讨论其中一位18岁女学生的术后后遗症时,发现原来她患有大肠癌并发腹部急症,因而被误诊为急性阑尾炎。后来经第二次开刀才缓解她的症状。
当年对这么年轻的人竟患有大肠癌,大家仅觉得罕见,只顾忙着讨论善后,但少有人探讨为何不到20岁的年轻人却患有中老年人的大肠癌。至今回想起来,再对比这几年大肠直肠癌或乳癌案例愈来愈年轻化,可能归因于国人愈来愈西化的饮食与缺少运动。
大肠息肉是大肠黏膜长出的突起物,是一种癌前病变,通畅是由于大肠黏膜受到不良饮食习惯影响,造成长期氧化性压力,导致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大多数人无症状,或仅少部分伴有出血,粘液分泌,排便习惯异常等。有大肠直肠癌或大肠息肉家族史,以及曾经罹患大肠息肉的病患,如果有上述的饮食或生活形态,必然会成为大肠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造成这些的最大原因就是:烧烤煎炸类
食品
吃烧烤,油炸的肉品会增加有剧毒的,加重发炎与老化
案例二26岁的陈小姐
26岁的陈小姐常喝珍珠奶茶,并喜好酸辣等重口味食物,烧烤红肉与盐酥鸡是她平日嗜吃的主食。后来因为腹痛困扰,至医院进行肠胃道内视镜检查,证实已有两颗大肠息肉!
畜养的动物由于经常饱食,导致血糖过高,肉品因而含有退化性的糖化蛋白,食用后会加重人体发炎。
而且不同烹饪方式会影响其含量,例如干煎,油炸或烧烤会促进高度糖化终产物的生成达10~倍;微波,燉滷次之;而蒸,煮等湿热料理(烹调温度较低)所产生的最少。
此外,较短的烹调时间,或烹饪时添加柠檬汁或醋都能减少高度糖化终产物的产生。而蔬菜,水果,全榖物和豆浆则因为少有糖化的前驱物,即时经过烹饪也不易产生高度糖化终产物。
现在认为,引起体内高度糖化终产物增加的原因有:
糖尿病患者,或吃过多引发高血糖是主因。
食物原本就含有大量的高糖化终产物,包括红肉,腌渍物,油炸或烧烤肉品等;有20~30%高度糖化终产物偏高的人就是由此而来。
抽烟。因此可以想见,平日如果嗜吃甜食,淀粉类食物,油炸烧烤肉品,且抽菸又缺少运动,便会加速老化与促癌。
英文是的意思,高度糖化终产物(AGEs)的英文命名真是非常贴切。
01
这些高度糖化终产物在体内会被吸收到各组织的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免疫细胞),进而活化高度糖化终产物受体;同时诱导产生活性氧,促进发炎。
而被活化的受体也会诱导发炎。高度糖化终产物也会与其它蛋白质交叉链接而破坏其结构与功能。
这些慢性发炎加总起来,会破坏各种细胞,引发或加重糖尿病,皮肤老化松垮,心血管发炎与硬化,肾脏病变,白内障,末梢神经病变等慢性病,甚至参与癌变与恶化。
02
吃进肉类易促进腐败菌增生,增加罹癌风险
肠道里有大约~种有益菌或坏菌。
在健康状态下,有益菌可能稍多于坏菌,但彼此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一旦这种平衡被打破,就会导致各种肠道或全身性疾病。
一般健康人的粪便不特别臭,但是当肉食(尤其是鱼,红肉蛋白质)特别多,而蔬果/益生菌吃得少时,会促进腐败菌(如产气荚膜梭菌)滋生,是肉类的发酵产生毒素(如屍鹼,屍毒,腐胺)或吲哚,甲烷,硫化氢等,导致粪便恶臭无比。这些毒素通畅会被送到肝脏进行解毒,与葡萄糖醛酸链接以解除其毒性,再随着胆汁分泌到肠道排出体外。
然而,如果大肠内坏菌长期过多,它们的β-葡萄糖醛酸酶会在肠道内将毒素上的葡萄糖醛酸去掉,使毒素重新恢复活性,增加大肠直肠癌风险。
在某些大肠直肠癌患者的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酶的活性比健康的人高出12.1倍。这样长期下来便会增加肝脏,肾的解毒负荷,加速老化。因此保持大肠内部良好的菌相非常重要。
03
案例三
56岁的杨先生
56岁的杨先生则是成功改造生活形态的案例:他原本每天要吃含丰富肉类的6餐,一餐甚至能吃下整只烤鸡。后来因此罹患大肠癌,并且已有肝脏转移,当年医师预估他的余命仅剩下一年多。在接受手术及多次化疗后,听从建议调开始吃健康素,摄取简单的蔬果与坚果,并过着作息规律的放松的生活,后来癌症得以控制,整体身心状况也逐渐好转。
红肉高温油煎,烧烤产生致癌物
红肉含有丰富的苯丙氨酸及肌酸,这两者的胺基在高温烹调时会透过缩合反应,产生多达17种杂环胺。而烹调时间愈久或温度愈高,形成的杂环胺就愈多,常见于烧烤红肉/鸡肉,或熏肉培根,肉松。杂环胺被吃进人体后,可在尿液中测得。
杂环胺在人体内透过酵素活化,能突变控制细胞生长的致癌基因或抗癌基因。杂环胺在鼠类已被证实对大肠具致癌性。临床研究显示,长期大量摄食过焦或过热肉品者,罹患乳癌,大肠直肠癌与胃癌的机率升高3~5倍。杂环胺也具有脑毒性,会引起病人震颤。
尽管有些研究表示,橄榄油,柠檬汁或大蒜腌料可以减少红肉的杂环胺产量,例如把牛排先浸泡在啤酒或红酒大蒜腌料中6小时,既开胃又可减少90%的杂环胺,但是这对于降低癌症风险的效果仍然有限,因为牛排被烧烤或油煎后,仍会产生多种致癌物。因此若要防癌,最好是尽可能不吃高温料理的红肉或加工肉类。
事实上,红肉的成分与料理程序所产生的影响太广泛,几乎与大部分的文明病脱不了关系,并且愈来愈多研究显示,使用红肉与癌症有重大关联。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曾追踪12万名中年人的饮食习惯达20年,结果显示:
每天吃一份(85公克)红肉,早死的风险会提高13%;而吃加工红肉(每天一根热狗或两瓶培根)早死的风险会升高20%。就个别疾病来看,每天吃一份红肉,则癌症早死的风险上升10%,心脏病早死的风险则增加18%;若是吃加工红肉,因癌症早死的风险提高16%,心脏病早死的风险更飙升到21%。
经过估算,若将每天的红肉改为一份鱼,将减少7%的早死风险,更换成其他食品的效益分别为:坚果将减少19%风险,全榖类14%,家禽肉品14%,豆类10%,低脂肪奶品10%。
另一项横跨欧洲10国45万民众的研究也显示,一天只要吃超过公克的红肉(含加工肉品),死亡风险会增加44%;而且每天即使吃50公克加工肉品(约1根香肠或3片培根),死亡风险也会增加18%;而这些增加的死亡风险主要来自癌症与心血管疾病。反之,若每天能吃少与20克的加工肉品,可以降低3.3%的死亡率。
因此美国政府建议每日红肉最高摄取量为70公克,在我看来似乎仍太高了。尽管与天天吸菸可能增加癌症与心脏病的高致死率(高达20~40倍)相比,吃红肉早死的风险看似不高,但是所伴随的慢性发炎与多种器官退化,仍会把你折磨的痛苦不堪。
英语有句俗话说
Youarewhatyoueat.(你吃进去的都反应在你身上。)所以慎选食物,才能照顾好身体,而最佳策略就是尽可能远离红肉,并禁绝加工红肉。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容易罹癌的饮食或者生活习惯都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其实如果人们平常多注意这些原则,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即使带有异常基因,也能透过启动健康基因,降低癌症的发生率。
不抽烟与嚼槟榔
限制究竟与热量摄取
尽量少吃红肉与加工肉品
增加蔬果与全榖类食物摄取
多做有氧运动
避免直接暴露在阳光或紫外线下
使用疫苗以预防感染
预知更多有关健康的知识,且看下回分解,下期见!
除了日常如何采取正确的养护措施以外,我们还可以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杨老师的:
“健康管理系统”直播间,去学习健康的饮食知识
进而远离那些潜在的疾病威胁。
扫描下面的北京哪治疗白癜风诚聘移动app后台开发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1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