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64岁陆大爷肿物脱出10年伴便血5年诊断


案例

患者信息:陆大爷,64岁,年6月14日入院治疗

患者自述: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肿物脱出,脱出肿物还能用手推回,5年来出现排便后肛门出血,呈点滴状或便纸染血,量少,色鲜红。

确诊结果:

混合痔、大肠多发息肉

治疗方式:

COOK行内痔套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直肠息肉摘除术

案例经过

陆大爷来自南宁,十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肛门肿物脱出,脱出肿物还能用手推回,5年来出现排便后肛门出血,呈点滴状或便纸染血,量少,色鲜红。较难忍受,并逐渐加重,医院治疗。

陆大爷经朋友介绍,医院专治肛肠内科疑难杂症,技术水平先进,疗效好,服务也好。于是在6月9医院治疗。

专科检查:接诊医生张丽娟主任为陆大爷进行专科检查,经过视诊肛门外观欠平,肛门截石位,可见11-12点位肛门肿物隆起,无糜烂及出血,无压痛;肛门指诊距肛门约5cm可触及一大小约2*2cm的不规则肿物,质地等,活动性可,指诊肛门括约肌收缩功能正常,退诊指套少许染血;电子肛门镜下截石位齿状线上1、3、7、11点位可见粘膜隆起,充血,色暗红,与齿线下肿物连成一体,距肛门约5cm见大小2*2cm的不规则肿物,质地中等,无糜烂。病理结果:(降结肠)低级别腺瘤性息肉(升结肠)增生性息肉(回盲部)低级别腺瘤性息肉(直肠)低级别腺瘤性息肉。根据患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可明确诊断为:混合痔、大肠多发息肉。

手术顺利:完善术前清洁灌肠、备皮、皮肤过敏试验等相关检查后,于6月22日10:30送手术室在静脉麻醉+局部麻醉下以COOK行内痔套扎术+混合痔外剥内扎术+直肠息肉摘除术+美兰注射术,术呈顺利,安返病房,患者无不适感。查体:生命征平稳,心肺检查无异常。局部敷料干燥,无渗血渗液。

术后七天,张丽娟主任医师仔细检查病人后指示:患者经过治疗,术后恢复良好,同意办理出院,但考虑其创面仍有少许分泌物,未完全愈合,予带药回去。嘱出院后多食果蔬,保持大便通畅,如有不适,门诊随诊。遵嘱执行。

什么是大肠息肉

 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

大肠息肉的病因如下:

  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是什么?其实引起直肠息肉的原因很多,如饮食因素、炎性刺激都有可能导致直肠息肉,因此要了解导致直肠息肉的原因,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要注重预防直肠息肉。

  一、机械损伤和大便刺激:

  大便中粗渣和异物及其他因素可造成肠黏膜损伤或长期刺激肠黏膜上皮,使得处于平衡状态的肠黏膜受到破坏,或者是细胞的产生增加,或者是肠黏膜上皮凋亡减慢,或两者兼而有之,最终可形成肠息肉状突起。

  二、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细菌与胆酸的相互作用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的基础。

  三、炎性刺激:

  直肠黏膜的长期慢性炎症,可以引起肠黏膜上的息肉状肉芽肿。

  四、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

  目前国内外的研究情况表明,腺瘤性息肉的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大肠息肉的预防

息肉病预防最有效的预防就是,定期胃镜和结肠镜检查,镜下可见多数密布的息肉,活组织检查多为腺瘤。如果不及时治疗,到中年以后几乎全部病例发展成胃癌或结肠癌。

医院专家建议,肛门指检应作为常规检查项目,最少每年检查一次。55岁以上的人每年还须接受一次肠镜检查。有息肉病史、有大肠癌家族史、有溃疡性结肠炎病史多年、粪便隐血检查阳性的高危人群,检查要提前10年。

南宁医博的医生给病人进行肠镜检查

内容编辑:小菊哥内容来源:医院

区、市、新农合、医院

全国肛肠品牌连锁假日无休24小时值班

完★★★下一篇《53岁苏师傅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2天诊断为环状混合痔伴血栓感染》原文章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
诊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16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