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是什么?
结肠息肉系指生长自结肠粘膜而隆起于粘膜表面的病变,通常源于上皮细胞的过度生长并从粘膜表面向腔内扩展。
无论其呈广基、亚蒂或长蒂等,均仅表示肉眼外观形态,而不表明病理性质。
临床上在病理性质未明之前,对于炎症、感染性肉芽肿、组织增生和癌肿有隆起性病变者,通常用息肉来描述。
结肠息肉自然病程较长,症状不甚典型,位于不同部位的息肉,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
幼年型息肉可自行脱落,成年型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上升。
部分可以发生癌变或与癌肿关系密切,被公认为癌前病变。有些具有遗传性或伴随全身疾病。
哪些原因能引起结肠息肉?
1、饮食性因素
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饮食者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2、胆汁代谢紊乱
胃十二指肠溃疡行胃空肠吻合以及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胆汁的流向和排出时间发生改变,大肠内胆汁酸的含量增加。
3、遗传因素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约有10%的患者具有家族患癌病史。同样,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成员发生结直肠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升高,尤其是家族性息肉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4、肠道炎性疾病
结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症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最多见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以及阿米巴痢疾、肠道血吸虫和肠结核等,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
5、基因异常
家族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第5对染色体长臂内一种被称为APC的等位抑癌基因的功能丧失和缺如有关。
结肠息肉有哪些表现?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哪种结肠息肉会发生恶变?
1、多发腺瘤直径大于2.5cm,或手指、器械触之较硬,或充血明显,或表面有溃疡,即应考虑有癌变的可能性。
2、乳头状腺瘤发生癌变的可能性颇大,被认为是癌前期病变,其恶变率一般认为在30%左右。
3、家族性息肉病,是一种少见的遗传性息肉病。结、直肠内布满息肉状的腺瘤,癌变只是迟早而已,而且癌变常可不限于一处,为多中心,实际上部分病人就医时已经是大肠癌。
结肠息肉会引发哪些疾病?
1、大量便血:便血是结肠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结肠炎患者,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结肠炎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中毒性肠扩张:这是结肠炎的一个严重并发症,多发生在全结肠炎的病人,死亡率可高达44%,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
4、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5、结肠肿瘤:约5%的结肠炎患者发生恶变,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如何治疗结肠息肉?
由于息肉的性质难从肉眼判断,故一般发现后应手术摘除或切取作病理学诊断,由于所在部位息肉或腺瘤大小、个数、有蒂或无蒂及息肉性质不同而选择不同治疗方案。
1、有哪些手术方法
圈套凝切法
活检钳凝切法:对0.5cm的广基病将活检钳咬紧拉下组织送病理检查。
电凝器灼除法:多为0.5cm以下病灶,多属良性以凝固电流烧灼切除。
手术治疗:息肉及息肉病的手术治疗一般包括:局部切除、肠壁切除、肠段切除、次全结肠或全结肠直肠切除。
2、手术怎么选择
内镜下切除有蒂息肉及无蒂息肉:
有蒂息肉
于结肠镜检时一并圈套摘除,无蒂息肉小的可电灼摘除,大的可黏膜下注生理盐水。圈套电灼摘除后常见并发症为术后出血,0.1%~0.2%。
术后1~3年随访1次,包括对进展性腺瘤原位癌者,或高度不典型增生。有蒂息肉可圈套切除。
无蒂息肉的处理为:
0.5~1.0cm者可用圈套凝切;
如为多发性且逐一钳除不易者宜手术切除,肉眼判断为良性者,可采用电凝灼除法去除病灶。
往期精彩点击下文观看
胆囊息肉治愈需要多长时间
胆囊切除术后,基本都会得这个毛病,专家告诉你如何预防
菇凉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好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3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