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肠癌检查黑科技
结直肠癌在全球癌症中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二,在我国癌症中发病率第三,死亡率第五。数据显示,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0.2%,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为9.2%,位于第二位。在中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于第三位,发病病例数占全世界发病总例数的18.6%;死亡率位于第五位,死亡病例数占全世界死亡总例数的20.1%,发病病例数及死亡病例数均居全球第1位。
——禾睦健康
国家癌症中心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40万人被确诊为肠癌,且每年肠癌患者人数仍在递增,其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不过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肠癌发病率都在所有癌症中位列前5。
因为大肠癌生长缓慢,具有较长的潜伏期,患者对早期身体出现的一些症状都不以为意,但到发现时,有80%的都是中晚期。常年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饮食是导致我国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
诱发大肠癌高发因素
炎症性肠病:
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因肠黏膜遭到破坏,反复溃疡修复增生,肉芽组织形成时发生癌变。直肠黏膜受到血吸虫病虫卵沉积,导致慢性炎症刺激诱发癌变。
遗传因素:
大肠癌是一种与基因变异有关的疾病,本身不是遗传性疾病,家族成员中由基因遗传获得了一部分易感性,进而更容易激发肠癌发病,导致组织细胞快速生长继而发展成癌肿瘤。如果家族亲人曾患有大肠癌,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下,较其他人群患病几率更高。(此类人群应在30-40岁后定期复查肠镜,早发现、早处理)
大肠腺瘤:
临床发现如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管状腺瘤三种瘤性息肉中,绒毛状腺瘤恶变率最高,管状腺瘤发生率最高。30岁后高发遗传性的家族性发性腺瘤,通常也被视作癌前病变表现。95%以上的大肠癌都是来自大肠腺瘤,一般从腺瘤性息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时间平均为5-10年。
饮食原因:
长期的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容易诱发肠道疾病,首当其冲就是大肠癌。我国一些地区直肠癌高发也和饮食习惯关联紧密,反而是长期粗纤维素、低脂肪饮食的地区,直肠癌发病率较低。
其他因素如:
血吸虫病、盆腔放射、环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钼)、吸烟等。
如何预防大肠癌?
*在饮食上,尽量不过量摄入高脂、高蛋白食品,增加新鲜蔬菜以及纤维素的摄入、少吃红肉和烧烤
*在生活习惯上,多运动锻炼、尽量避免烟酒等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预防大肠癌,定期的检查尤为重要
*应在相应年龄后定期进行肠镜,检测有无肠道腺瘤,及时处理,避免发生大肠癌;
*发生肠道炎症需及时就诊,通过药物控制炎症,避免肠癌发生;
传统肠镜检查过程中多令人不舒服,此外任何有创检查都有风险,镜身进出,会有损伤黏膜的可能;活检时也可能导致肠道穿孔。另外,数据显示,近10%的病人因检查过程的不适,而无法完成全部大肠检查,而这些也都是传统肠镜检查迟迟无法成为一线筛检工具的原因。
日本黑科技——CT虚拟大肠镜
CT虚拟大肠镜是一种无创放射技术,将CT扫描仪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为大肠癌和大肠息肉的筛查提供一种准确的方法,以CT代替侵入性的传统肠镜检查。
利用高分辨率的多探测器之计算机断层扫描,把人体腹部的横切面绘制成大肠内部的立体图像,将大肠以每隔小于0.5毫米的距离快速截取大量的人体影像数据(平面影像),再由高阶计算机的软硬件程序,形成恰似肠镜伸入肠道之内检查的三维影像,并以此来检查潜在病灶。
CT扫描虚拟大肠镜可检测:结肠息肉、肿瘤、溃疡、结肠外伤口、肝脏癌细胞等。
CT虚拟大肠镜的优势
1.无创安全,并发症发生率低,避免一般肠镜的侵入性操作
2.检查痛苦比一般肠镜少,较容易让人接受
3.检查过程简单快速,约15分钟即可完成
4.同时诊断大肠及其它腹部疾病诊断
5.因肠道狭窄、沾粘、过度弯曲或肿瘤阻塞的近端大肠内视镜无法做检查,虚拟大肠镜可完成全部大肠检查
注:本文由禾睦健康整理发布,仅作为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根据症状请咨询专业人士或正规医疗。
长
按
关
注
一路同频
让禾睦健康为您的家庭和事业保驾护航.....
如何治疗白癜风土方让白癜风患者直面异样眼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36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