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癌症不可怕,早筛早知道大肠篇


肠癌是最近几年“势力发展最快”的一种肿瘤,据年苏州地区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排行榜”来看,它已经由原来的第五第六位,跃居到第二位了,超过了我们熟悉的“胃癌、肝癌”,暂居“肺癌”之下。那么,哪些人群是患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呢?这里原谅我抄一下书本,大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比对一下:

1.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4.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7.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注: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粘液便等);腹部有固定部位疼痛。

好了,比对完毕,有对号入座的没?

我们的筛查策略也是按照以下四类人群来制定的。

第一类——针对“45-75岁无症状的普通人群”。这类人群是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群,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每10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

第二类——针对“40岁以上无症状的高危人群”。我们的建议是这类人群应该每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FOBT)检查,如果结果阳性,及时行肠镜检查;如果连续三次FOBT检查是阴性,可以适当延长筛查间隔时间,但不要超过3年。

第三类——针对“40岁以上、有症状的高危人群”。这类人群经医生指导后,经过两周正规的对症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医院做肛门指检、大便隐血试验(FOBT),以上两项检查中只要有阳性结果,就应当继续接受肠镜检查;如果肠镜没有发现异常,还得做胃镜检查,这是因为要排除是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第四类——针对“20岁以上,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人群”。如果家族里有人患了大肠癌,并做了基因检测明确是基因突变的,建议你先做个基因检测,如果基因检测的结果显示存在突变,那么必须每1-2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如果基因检测没有突变,那就按照第三类方案进行筛查。

大便隐血试验(FOBT),是一种非常简便、敏感、便宜的检查方法,只需排便后用特殊的工具“捞”一点“便便”医院即可。但是它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大肠癌诊断的精确性不高,只能做普通筛查。

医院有了更高大上的“粪便或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对大肠癌诊断的精确性,也很方便,只要你提供足够的粪便或血液标本,医院用特殊的方法检测就可以了。但是由于这个项目价格较高,限制了大范围人群筛选,有条件的小伙伴们可以向医生提出,专门检查。但我相信不久以后,它会作为一种普筛的项目出现在我们的体检检查中。

以上讲的是“中医”之道,如果能够帮助大家早查早知道,我作为一名胃肠外科医生,也就算是积功积德了!不过,这里我也想给提供大家一点儿“上医”的建议,也就是我们如何做才可以从源头避免大肠癌的发生,毕竟以前我们周围的大肠癌病人并没有现在这么多!

1.健康膳食,多吃含粗纤维的食物和新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想想以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差的时候,大肠癌的病人也少的;

2.少坐多动,避免肥胖。有数据表明,肥胖病人中,肿瘤的发病率也相应增加;

3.戒烟、少喝酒。减少烟酒对消化道长期的毒性和炎性刺激;

4.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大肠癌的发生。

以上四点“上医”之道,仅做参考,如能坚持,可以最大程度地远离大肠癌!

晓俊胃肠工作室

周晓俊主任医师

门诊地点:

医院

门诊时间:

每周二上午

平海路总院:普外科(胃肠及减重代谢外科)

每周五上午

十梓街老院:普外科

                







































白癜风治愈花多少钱
自癜风好的预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432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