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zd/190915/7465523.html两周发现3例早癌地点:医院胃肠科主治:医院胃肠专家
本月刚刚过完9天,我院的胃肠镜检查发现3例早癌。分别是34岁、57岁、59岁,在无痛胃肠镜下成功切除病灶,避免癌症的发生。由于现代人饮食习惯不好,加之不良商家为了口感、色泽好添加了好多有毒的添加剂,造成肠癌胃癌年龄提前。
1第一例张某某,34岁,经常吃烧烤、辣火锅,肠镜检查发现3*5cm、4*5cm巨大肠腺瘤2枚,由大连专家李菁华在肠镜下行EMR手术切除,病理回报是管状腺瘤并高级别上皮瘤变,蒂部净。病理提示为早癌,由于检查及时,术后效果很好,她爱人连连感谢,并责怪自己差点误事,说她老说近一年大便次数增多,我一直没重视,医院了,这么大了瘤子,可以在门诊直接治疗,还是北京专家做的手术,费用还不高,还不用花专家费。
发现巨大腺瘤1
发现巨大腺瘤2
奥林巴斯肠镜下EMR手术切除
2第二例赵某,59岁,经常稀便,十个月前他爱人知道医院专家来我院亲诊且水平很高,就给他预约了检查,但他说害怕(也不知道怕啥)就没来,最近大便感觉有点变形,于这个周四做了无痛胃肠镜检查,发现是一个中期的结肠癌,不得不选择开腹手术,医院著名专家马凯、孙洪利下周二为他做开腹手术,自己也是很后悔之前没来,所以,当大家觉得想做检查,就不要拖了,早早检查也许就是一个腺瘤,还没有癌变,晚了就要开一刀了。上面还有一个小腺瘤直接镜下切除了。3第三例陈某,57岁,应了那句好心人有好报:她的几个朋友都有结肠的毛病,要么经常稀便,要么经常肚子疼,她知道我院请的大连专家水平很高,就告诉这几个好朋友来检查,但大家都害怕,不想来,她自己本身没有什么症状,但为了大家,他说我陪你们一起做,所以周五一起来了5个人,结果2个没事,2个有腺瘤直接EMR手术切除了,只有她自己的结肠有个4*5cm的巨大腺瘤,基本上确定是早癌,可以在镜下行ESD手术,因为发现的早,可以避免开腹手术,所以,为了陪朋友们检查,自己却受益最大,没有贻误病情。肠癌的形成过程
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的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多数大肠腺瘤性息肉起病隐匿,无任何临床症状,少数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和黏液,稀便,次数增多,还有不同程度的腹部不适,偶有腹痛、消瘦、贫血等全身症状,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所以,只有在肠镜检查时偶然发现。许多患者出现症状时,往往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对比切除肠息肉和未切除肠息肉的两类人群,切除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早查早治是关键
不同的肠息肉癌变程度不一样
1.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
3.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
4.绒毛状腺瘤: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5.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由于息肉演变成癌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能在萌芽状态就予以切除,就能有效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退一步讲,即使癌变了,如果能早些时间发现,只要没有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等到了晚期,癌细胞会离开肠的薄壁组织,直接进入血流,可在人体内迅速扩散,如果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转移,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0%左右。
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
无痛胃肠镜
医院胃肠科特邀大连专家亲自来本院实施无痛胃肠镜检查,让普兰店市民及周边地区的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大连专家专业的医疗服务。
专家提醒:40岁以上的人群应定期做胃镜及肠镜检查,可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避免癌变。肠镜不仅可以检查出早期肠癌,还可分辨肠息肉的性质、大小,医生可以据此直接对高危肠息肉进行同步无痛切除,患者仅需休息1小时左右即可自行离开,大大降低患者癌变的几率。而发现早期肠癌后,其治愈率可达90%左右。所以,建议40以上人群有必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5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