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肠镜检查发现ldquo腺瘤性息肉r


北京白癜风医院的疗法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随着健康意识的提高和肠镜检查的普及,不少人在检查后发现自己有结肠息肉,特别是看到检查结果显示“腺瘤性息肉”,非常担心会癌变,那么腺瘤性息肉与结肠癌有什么关系呢?如何才能切断腺瘤性息肉的癌变之路呢?肠息肉指的是结肠黏膜上的一种异常突起,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肠息肉包括多种完全不同的病理类型,也是由不同原因造成的。比如最常见的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是由炎症病变恢复后形成,这一类息肉几乎不会发生恶变。如果炎症能控制,息肉有可能会随之消失。而需要重视的是另外一种腺瘤性息肉,这种类型的息肉虽然也是一种良性肿瘤,但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有统计显示,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但是,也并非所有的腺瘤性息肉都会发生癌变,只是风险比较高。如果做肠镜发现了腺瘤性息肉,是无法判断其是“好”还是“坏”的,还需要采集组织标本后进一步做“病理检查”,明确息肉的病理类型,并据此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和随访计划。在显微镜下,腺瘤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一般来说,如果是绒毛状腺瘤,息肉比较大,级别较高(也就是高级别腺瘤,或者III级腺瘤)的癌变率会高一些。需要重视的是,有一类腺瘤有遗传性,好发于青年,被称为家族性息肉病,其危害性更大。一般15岁~25岁青春期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比如便血、腹泻,有时可有腹痛、粘液便,甚至可以有贫血以及体重减轻。30岁左右症状最明显,40~45岁恶变率最高,恶变后易转移。有研究发现,如果父母有一方患病,遗传给子女的几率在50%左右。这种腺瘤有几个特点,一是腺瘤数目多,一般在个以上;二是多形性,腺瘤大小不等,形态各异,可以同时存在几种形态不一的息肉;三是癌变率较高。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即便是相对安全的炎性息肉,如果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发展为腺瘤的可能。一般来说,无论是哪种性质的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都不能姑息,一经发现,即建议切除,并定期复查,以绝后患。因为现在的内镜下切除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以大部分息肉可以在做肠镜检查的同时就可以切除而无须手术治疗。当然,具体的方法还需要医生根据息肉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怀疑恶变、患者的情况、意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来决定。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如炎症性肠病)、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特别是现在的高脂肪、低纤维的饮食习惯,是导致结肠癌发病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新鲜蔬果,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发生。另外,不论是否有息肉,在超过40岁以后,应定期的做肠镜检查(检查无异常可3~5年复查一次,有异常则需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特别是经常出现肠道症状如便血、腹泻、便秘者,以便及时发现病变,尽早治疗,这样就可以切断息肉的癌变之路。来源

医药养生保健报作者

王永伟编辑

刘丹彤审校

丁毅

往期精彩回顾

肠息肉是“定时炸弹”,超过40岁就要提高警惕!马齿苋为何被称为长寿菜?这些保健作用少为人知!老人突然“闹肚子”要警惕大病来袭什么样的运动可以延年益寿?适合自己就好!中医入药为何会选赤小豆,而不选红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685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