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卓开发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gzhuajiang.com/lehuo/26759.html病例分享:
患儿,男,5天,因「反应差2天,反复抽搐伴发绀半天」入院。
现病史:患儿系其母孕2产2,出生胎龄39+6周,于-03-20-09:15在外院产科经阴道分娩出生,出生体重3.15kg,Apgar评分不详,否认窒息抢救史,羊水、脐带、胎盘、胎膜情况不详。出生后予配方奶喂养,约30-40mlq3h,无溢奶,无呛咳。
患儿生后第2天即出现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重,昨日出现喂养困难,反应差,医院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完善相关检查:血常规:WBC3.3×10^9/L,RBC4.82×10^12/L,HGBg/L;生化:T-Bil.4μmol/L,I-Bil.5μmol/L,K5.84mmol/L,Na.4mmol/L,Ca1.87mmol/L,CO.7mmol/L。医院予光疗退黄、美罗培南联合青霉素抗感染、纠酸补碱等治疗。
今日下午患儿开始出现抽搐,表现为四肢抽动、口唇发绀,抽搐持续约10秒后自行缓解,但反复发作,立即予镇静、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后转至我院就诊,予收入我科进一步治疗。患儿自出生以来,无咳嗽,无气促,无发热,无呕吐,大小便正常。
个人史:患儿出生后已接种乙肝疫苗及卡介苗。
家族史:患儿其母24岁,血型为A型,Rh不详,孕期定期产检,家属自诉无特殊,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病史,否认「肝炎、结核、艾滋、梅毒」等传染病史。
查体:T36.8℃,R40次/分,P次/分,BP68/43mmHg,SPO%(气囊加压给氧下),Wt2.85kg。反应差,全身皮肤轻度黄染,未见皮疹及皮下出血点。前囟平软,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0mm,对光反射灵敏,巩膜无黄染。口唇无发绀,胸廓平坦,气囊加压给氧节律呼吸,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次/分,律齐,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可,约4次/分。脐部干洁,无渗血。肛门及外生殖器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增高,原始反射未引出。四肢肢端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约2秒。
入院诊断:1.抽搐查因;2.新生儿败血症;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处理:入院后立即予保暖、心电监护、常频呼吸机辅助呼吸、镇静、美罗培南抗感染、禁食、静脉营养及对症支持治疗。
入院临床思考:患儿生后不久即出现抽搐,由于引起新生儿惊厥的病因很多,临床上需要与以下疾病做出鉴别诊断,如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低血糖脑病、电解质紊乱、胆红素脑病等,遂入院后立即予完善相关检查,包括血型、三大常规、CRP、心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培养、头颅彩超、脑脊液常规及生化、血气分析等。
相关辅助检查:
血型:A型,Rh(D)阳性。
血常规
数值
白细胞计数
1.0×10^9/L
淋巴细胞比例
24.2%
中性粒细胞比例
64.2%
红细胞计数
4.12×10^12/L
血红蛋白
g/L
血小板计数
×10^9/L
生化+C-反应蛋白
数值
总胆红素
.7μmol/L
间接胆红素
.5μmol/L
ALT
19U/L
AST
U/L
K
5.95mmol/L
Na
mmol/L
Ca
1.33mmol/L
CO2
13.3mmol/L
尿素
7.6mmol/L
肌酐
.4μmol/L
葡萄糖
6.82mmol/L
CK
U/L
CK-MB
U/L
C-反应蛋白
0.4mg/L
脑脊液常规
结果
颜色
淡黄色
透明度
透明
白细胞计数
2×10^6/L
红细胞计数
0×10^6/L
墨汁染色
未找到隐球菌属
脑脊液生化
结果
蛋白
mg/L
葡萄糖
6.19mmol/L
氯化物
.1mmol/L
血气分析:pH7.,POmmHg,PCO.4mmHg,SaO2%94%,Nammol/L,K4.7mmol/L,Ca0.58mmol/L,Clmmol/L,HCO3-14.1mmol/L,BE-13.1mmol/L。
凝血功能、血培养、头颅彩超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
1.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支持点:患儿反应差,出生后不久出现抽搐。
不支持点:患儿出生时无窒息抢救史。
结论:暂不考虑。
2.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支持点:患儿反应差,喂养困难,出生后不久出现抽搐。
不支持点:入院后脑脊液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排除。
3.颅内出血
支持点:患儿生后不久出现抽搐。
不支持点:入院后头颅彩超检查未见异常。
结论:排除。
4.低血糖脑病
支持点:患儿喂养困难,出现抽搐。
不支持点:入院后测血糖正常。
结论:排除。
5.胆红素脑病
支持点:患儿出现反应差、抽搐,全身皮肤黄染。
不支持点:患儿外院及我院查血清胆红素未见明显升高。
结论:暂不考虑,待病情稳定后完善头颅MRI检查。
结合上述的相关辅助检查和鉴别诊断,由于患儿入院时查肾功能提示血钙降低,考虑抽搐可能为低钙血症所致,但是予患儿静脉输注葡萄糖酸钙补钙后,患儿仍有反复出现抽搐,这提示患儿抽搐或许不是由于低钙血症所致,结合患儿病程中出现反应差、顽固性惊厥、喂养困难,入院时查血气分析提示明显的代谢性酸中毒,考虑该患儿可能是临床上较少遇见的一类疾病——先天性遗传代谢病。
为明确诊断,进一步完善血氨、血浆乳酸检查,并外送血串联质谱和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查,检查结果如下:
血氨
.9μmol/L(增高)
血浆乳酸
4.4mmol/L(增高)
图1血串联质谱检查
图2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查
结合患儿临床表现出现反应差、顽固性惊厥、喂养困难、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实验室检查提示高氨血症、高乳酸血症,血串联质谱检查提示丙酰肉碱增高,尿气相色谱/质谱检查提示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增高,最后诊断:甲基丙二酸血症。
到此,最后诊断总算水落石出,所以在临床上遇见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抽搐,除了考虑常见的病因以外,千万不要遗漏先天性遗传代谢病这一大类疾病,最好入院时能够同时完善血氨、血浆乳酸、血气分析的检查,有助于给我们临床医生提供诊断的线索。在此,笔者总结了有关甲基丙二酸血症的知识,与各位新生儿科医生一起讨论和学习。
有机酸血(尿)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遗传代谢病,目前已经发现50余种,其中甲基丙二酸血症(methylmalonicacidemia,MMA)最常见。
一、病因
由于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MCM)或其辅酶维生素B12(VitB12)代谢缺陷,使L-甲基丙二酸CoA在线粒体不能转变为琥珀酸而蓄积,继而水解为甲基丙二酸,导致有机酸在体内蓄积。若维生素B12代谢缺陷,导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谢障碍,可出现甲基丙二酸尿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甲基丙二酸的代谢途径
二、临床表现
新生儿早期(出生后2~3天)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多表现为反应差、喂养困难、呕吐、呼吸急促、昏迷、惊厥、肌张力低下。急性期可见昏迷、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酮症、低血糖、高乳酸血症、高氨血症、肝肾损害,甚至脑水肿、脑出血。
三、实验室检查
1、血氨增高,严重代谢性酸中毒,酮中毒。
2、甲基丙二酸可弥散至细胞外,在血液和尿液中可以检出。
①血串联质谱分析:血中出现大量甲基丙二酸、丙酰肉碱、甘氨酸、丙氨酸。
②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尿中出现大量甲基丙二酸、甲基枸橼酸、3-OH-丁酸盐。
3、同时测定血清、尿液总同型半胱氨酸浓度以除外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四、诊断
遵循临床诊断→生化诊断→酶学诊断→基因诊断的原则。
根据出生后不久出现拒食、呕吐、反应低下、惊厥、昏迷,化验检查提示代谢性酸中毒、AG增高、血氨高、血及尿酮体增加,串联质谱分析或尿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在血或尿中检测出大量甲基丙二酸可做出初步诊断,进一步检查可完善酶学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基因检测。
五、鉴别诊断
注意与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败血症、其他先天性遗传代谢病等相鉴别。
六、治疗
甲基丙二酸血症的治疗原则为减少蓄积、补充需要、促进排泄。
1.对症治疗
①由于甲基丙二酸血症常伴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表现为呕吐、抽搐、昏迷,所以对于新接诊的病人,在诊断尚未明确之前应立即做紧急处理,包括辅助呼吸、静脉输注NaHCO3纠正酸中毒、补液纠正脱水、输入葡萄糖提供提供热量等。
②由于感染常为甲基丙二酸血症急性发作的诱因,故应积极控制感染。
③由于有机酸及其衍生物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必要时可进行腹腔透析、血液透析和利尿的方法去除毒性代谢物。
2.饮食治疗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每天不超过1.0~1.5g/kg,摄入足量的碳水化合物满足机体的能量需要。选用不含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特殊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3.大剂量维生素
维生素B12可用于治疗维生素B12有效型甲基丙二酸血症,剂量1~2mg/d,肌注。对疑似本病的患儿应首先进行大剂量维生素B12试验性治疗,连续3~6天,尿甲基丙二酸及血丙酰肉碱水平下降的幅度超过30%视为治疗有效。
4.左旋肉碱
左旋肉碱能促进甲基丙二酸和丙酰肉碱排泄,增加机体对天然蛋白质的耐受性,剂量50~mg/(kg.d),静脉滴注或口服。
七、预防
羊水甲基丙二酸浓度或酶活性测定,DNA分析可做产前诊断。
编辑:兔子妍
题图:站酷海洛
投稿邮箱:tuziwangyan
.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9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