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彭铁立教授
医院消化科主任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
清远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主任委员
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清远分中心主任委员
01
随着肠癌早筛的开展,早期肠癌和中晚期肠癌的比例得到优化,您认为这将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肠癌早诊率不足10%,85%的肠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肠癌筛查的开展,将有利于提高我国肠癌早期诊断率,降低肠癌发病率,有助于实现“健康中国”大计。李兆申院士提出,“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其实也是幸福几个家庭。因为现在癌症年轻化,若独生子女患癌,几个家庭都会遭到重大挫折。
癌症通常由息肉等微小病灶演变而来,早期筛查,及时采取措施,能有效延缓甚至阻断癌症的进展,所以,肠癌是可防可控的。随着肠癌筛查项目的积极开展,清远市民众筛查意识大大提高,医院在肠癌筛查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十年前,医院一整年下来都发现不了几例早癌,如今一上午就要做几例早癌切除手术。肠癌早筛早诊,不仅能减少癌症治疗费用(包括医保支出等),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还可以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对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
02
您认为适用于肠癌基层筛查的技术产品应该具备什么优势?
适用于肠癌基层筛查的技术产品应该具有无创、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等特点,更重要的是准确性和特异性好。目前常用的粪便潜血检测,价格便宜,操作简便,但其最大缺陷是灵敏度和特异性不高,容易出现假阳(阴)性,筛查效率不高。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创新的筛查方法。例如,粪便DNA检测,灵敏度、特异性更高,能帮助患者发现早期肠癌病变,其临床使用也逐渐增多。
03
医院是否建立了肠癌常态化筛查机制?如有,具体是什么?医院目前采用的肠癌筛查技术或产品有哪些?筛查路径是怎样的?
医院已经开展肠癌常态化筛查项目,每周二、周四下午是专门的筛查门诊时间。对肠癌高危人群可进行免费的肠镜检查,后续我们也会继续深化筛查工作。
目前,医院采用的肠癌筛查技术有肠镜、粪便潜血试验、大肠癌无创筛查粪便基因检测、问卷调查(APCS评分系统)等。
有三个筛查路径,主要针对40-75岁人群。一是利用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系统(APCS评分系统)的问卷调查,区分无症状结直肠癌高危人群;二是粪便潜血试验;三是大肠癌无创筛查粪便基因检测。只要以上任何一项结果为阳性,或提示为肠癌高风险人群,建议通过肠镜做进一步检查和诊断。
04
医院目前开展了哪些筛查项目?目前进度如何?
医院目前主要开展了三个早癌筛查项目:
一是与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GECA)合作的万人筛查项目,医院承担其中的例。医院的职工及其身边符合条件的亲戚朋友开始筛查,同时在社区中心开展筛查。今年,医院深入基层,在连山县福堂镇开展早癌筛查工作。超过名居民参与筛查,发现胃癌和肠癌高危人群多人,最后有50医院做进一步检查。这里面发现了3例早癌患者,包括肠癌、胃癌和食管癌的早期患者。与过往20%多的内镜应答率相比,这次连山县的内镜应答率达到了50%以上,非常难得。
二是获得广东省癌症中心资助的一个项目,每年筛查指标是0例。
医院的重大课题,计划3年内完成1万例筛查。
05
清远医院进行肠癌筛查,您认为民众这么重视肠癌筛查的原因是什么?
(1)医院领导重视癌症筛查,积极宣教。医院进行全员科普,从医护人员开始加强培训,鼓励医护人员对其身边人进行科普;借助电视台、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9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