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一家10口7人确诊肠癌中国抗癌协会用好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何丽娜“这个是算家族基因了。肯定有遗传。”5月29日早上,#一家10口7人确诊肠癌#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榜第1位,引发网友热议。很多网友坦言,一旦有亲属患癌,会格外担心自己也会“中招”,希望找到行之有效的预防办法。还有网友表示自己亲属曾被误诊为痔疮,幸好筛查治疗及时,不然病情就被耽误了。5月29日是世界肠道健康日,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通过官方微博发布权威科普,指出“83%的结直肠癌患者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而结直肠癌却是最“笨”的癌,在癌前病变阶段发现,经肠镜微创手术通常就可以治愈,阻断癌症的发生。同时,中国抗癌协会权威推荐“筛查漏斗”,遵循《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的推荐,使用免疫法分便隐血试验(FIT)、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结肠镜三种筛查手段就可实现肠癌及癌前病变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癌症遗传与基因有关无家族史但生活方式不良也应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显示,年,平均每1分钟便有1位中国人确诊为结直肠癌,每2分钟便有1人因结直肠癌去世。肠癌是基因病,是遗传性最强的高发癌症。《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指出:若父母、兄弟姐妹及其子女(一级亲属)有肠癌史,则其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76倍;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女性发病风险是普通人群风险的2.07倍。遗传导致的结直肠癌病例触目惊心,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家族史的人群就无风险。年,我国新发肿瘤患者万,其中家族遗传性肿瘤占5%-10%,意味着90%以上的肿瘤患者,并没有直系亲属患癌。“肿瘤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疾病。”中医院胰胃外科病区主任田艳涛教授曾指出,90%以上的肿瘤患者是由于后天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不良及情绪管理不佳等原因而致病。结直肠癌的发病确实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常年进食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吸烟和过量饮酒,爱吃红肉和加工肉等,都可增加患病风险。中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王锡山教授曾主持开展过一项一级亲属及配偶筛查的全国多中心前瞻队列研究,研究入组例结直肠癌患者一级亲属和婚龄15年以上的患者配偶。研究阶段性结果显示:在名一级亲属中有95人做肠镜,结果就有1例是肠癌,比例高达1%,而常规的癌症发病率都用10万做基数。筛查是预防肠癌最有效的手段年龄是最容易衡量的高风险因素年,结直肠癌已上升为中国排名第二的高发癌症,新发病例在中国高发癌症中增长最快。美国疾病控制预防中心(CDC)和美国疾病预防工作组(USPSTF)认为目前只有四种癌症可以有效筛查并且拥有筛查指南,结直肠癌是其中之一,且被推荐为A级适合早筛的癌种。我国和美国的结直肠癌防治经验均表明,通过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并干预,可以降低肠癌的死亡率和发病率。对于个人来讲,越早发现治愈率越高。如果能够有效发现癌前病变并干预,则能够预防肠癌。“癌前病变把它切掉叫癌前阻断,就不得癌了。”中医院防癌科副主任张凯教授曾表示,针对肿瘤来说,一旦有症状就失去了50%根治性治疗机会。要想获得根治性手段,就应该在无症状健康期去发现并治疗。防癌体检中运用确切有效的技术手段,不仅是发现早期肿瘤,还要发现癌症的早期状态。张凯教授同时指出,年龄是所有高危人群概念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衡量的。按照《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的推荐,高风险的人群在40岁起应接受结直肠癌筛查。记牢“筛查漏斗”主动用好“防肠癌三件套”在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业委员会的官方微博中推荐的“筛查漏斗”,包含了三种预防肠癌的有效筛查手段:免疫法分便隐血试验(FIT)、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结肠镜。实际上,这三种筛查方法也获得我国目前所有结直肠癌筛查和诊疗指南的共同推荐。其差别在于,免疫法分便隐血试验(FIT)和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属于非侵入性检查,医院都能做,不需要肠道准备;而肠镜检查属于侵入性检查,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可在肠镜下针对发现的病灶实施微创手术,临床上通常将其视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手段。中医院/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王贵齐曾指出,我国有1.9亿人是消化道高危人群,每年为肠镜的供给量为万,供需差巨大。但是临床中,患者做肠镜的依从性比较差,如果有一个初筛的手段证实某个患者确实是高危人群,他去做肠镜的依从性会明显提升。视觉中国供图“筛查漏斗”中的前两种非侵入的筛查技术无疑担当起肠镜前的“初筛”重任,但筛查的“防漏检”性能却不尽相同。免疫法分便隐血试验(FIT)是临床上传统采用的筛查手段,但其“防漏诊”性能略显不足。浙江大医院院长助理、健康管理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宋震亚教授曾公布了一组数据,通过对单纯便隐血检测(FIT)和多靶点粪便FIT-DNA进行比较,发现在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阳性,同时肠镜检出腺瘤、息肉的人群中,96.5%的人便隐血是阴性。对此,宋震亚教授表示,这说明我们不能仅仅以便隐血为阴性就不进行下一步检查,因为更多的癌前病变它的便隐血可能是阴性。据中国首个癌症早筛前瞻性大规模多中心注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多靶点粪便FIT-DNA检测对进展期腺瘤的检测灵敏度为63.5%,高于传统便隐血检测两倍以上,可以有效发现癌前病变;对于结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为95.5%,接近于肠镜;对结直肠癌的阴性预测值高达99.6%,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漏检可能。Nature子刊近期发表的一篇综述文章指出提供非侵入性检测作为筛查选项可有效提高筛查依从性。采用非侵入性的筛查方法开展人群普筛或将成为提升肠癌早筛早诊效果的可行方法。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1202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