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中药清肠汤为肠镜检查减负


白癜风治疗价格 https://m.39.net/disease/a_5469158.html

说起肠镜检查,动辄ml的“泻药”常常让患者望而生畏。医院,一项古方新用的创新实践正在悄然改变患者的肠镜检查体验。检查前一晚,患者只需服用ml的中药清肠汤,次日再根据个人情况补充0-ml的复方聚乙二醇,便可完成肠道准备。

肠道准备,ml“泻药”让患者望而生畏

徐阿姨患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经常遭遇嗳气和腹胀的困扰。医院,尽管胃镜检查未发现重大问题,但不适症状始终存在。近日,徐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张骏的门诊,张骏在详细了解既往病史后,建议她进行肠镜检查,以免遗漏病情。然而,一听到“肠镜”二字,徐阿姨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她边摇头边回忆起那两次令她心有余悸的肠镜经历,“实在是太可怕了……”

原来,徐阿姨医院接受建议并准备进行肠镜检查。按照医嘱,她把做肠镜前需要用的泻药——复方聚乙二醇带回家,晚上睡前配着ml的水喝掉一部分药,她边喝边摇头,肚子难受,整夜没睡好。第二天一早,又得配着ml水喝掉剩下的药。“实在是喝不下,边喝边吐,药水还没吞下去,已经呕上来了”,徐阿姨的第一次肠镜检查因此搁浅。

不久后,医院尝试用甘露醇替代泻药,但高渗透性的药物反应让她的呕吐反应更为剧烈,最终肠镜检查仍旧未能完成。徐阿姨跟张骏诉苦道:“第二次更难受,人都吐虚脱了,结果肠镜还是没做上”。这两次失败的经历,让徐阿姨对肠镜检查心生畏惧。

“在临床上,我发现有10%-20%有必要做肠镜的患者,因为畏惧喝肠镜检查前的泻药,而不愿做肠镜。”张骏表示,结肠镜检查作为诊断大肠疾病的有效手段,在结直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治疗和预防中扮演着关键角色。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能够使结直肠癌发病率降低48%,而这一切的前提,都建立在成功的肠道准备之上。一个清晰的肠道视野,对于发现和观察肠道病变,尤其是腺瘤性病变,至关重要。如果患者因为害怕喝泻药,错过了发现肠内息肉或癌前病变的最佳时机,就太可惜了。

能不能结合中医药的方法,减轻患者在服用“泻药”时的不适感,甚至是减少泻药的用量呢?医院开始了探索。

古方新用,中药清肠汤“减负”ml

在医院的临床实践中,调胃承气汤的导泻功效引起了张骏的注意。

调胃承气汤用药三味:大黄、芒硝和炙甘草。大黄苦寒以泄热通便,荡涤肠胃;芒硝咸寒以泻下除热,软坚润燥;炙甘草调和大黄、芒硝攻下泄热之方,使之和缓。

“相较于大承气汤和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重在缓下热结、调理胃气,尤适于症轻而体弱者,在功能性便秘、继发性便秘以及检查前的清肠准备中,调胃承气汤已展现出显著的导泻效果。”张骏说。

在此基础上,医院的多位名中医及消化同行深入研讨,对古方进行改良,形成了院内协定方——调胃承气汤复方,也就是中药清肠汤,进一步增强其导泻作用。同时,改良后的方剂中加入了姜厚朴等饮片,这些饮片不仅增加了肠道的敏感性,促进了肠道蠕动,还降低了清肠过程中的疼痛感,减少“泻药”的摄入量,同时减少了肠内液体的残留,使得肠镜检查更为顺畅。

现在,患者只需在肠镜检查前一晚服用一包ml的中药清肠汤,次日再根据个人情况补充0-ml的聚乙二醇,便可轻松完成肠道准备。

令人欣喜的是,自今年1月底以来,医院已有50余例患者试用了这一中西医结合清肠方案。初步统计显示,使用该方案的患者肠腔清洁度评分平均为7.62分,明显优于传统方法的7.15分。这意味着,使用了中药清肠汤的患者,在肠镜检查中肠内更为清洁,残留物显著减少,这既节省了医生检查过程中吸出肠内残留液的时间,也让肠镜检查结果更清晰。

医院党委书记何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药清肠汤的研发,正是对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的贯彻落实,医院积极推进中西医联合诊疗的成功典范,更诠释了当下中医药领域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年3月20日2版本报记者黄蓓通讯员陈岩明祁骥吴煜)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126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