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大肠息肉切了还会复发吗


95%的肠癌由息肉演变而来

一般认为,95%的大肠癌是一步步从大肠息肉(腺瘤性)演变而来的,这个过程一般需5-10年,但个体差异不同。

虽然腺瘤的癌变程度很高,但也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所以,查出息肉也不必过度紧张。

因为其一般没有临床症状,临床上只有很少一部分肠息肉患者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异常,而这些症状也常常缺乏特异性,因此要确诊肠息肉还得依赖结肠镜检查。

大肠息肉其实就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

大肠是息肉的好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内镜、X线、B超等检查技术的进步,消化道息肉的发现率大大提高了。

大肠息肉的症状:

1、典型症状: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2、其他症状: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症状。

3、诊断

①便血或黏液脓血便史;

②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③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④病理检查可确诊。

及时切除息肉,阻断癌变之路

大肠息肉从性质上划分,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

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腺瘤性息肉不会自行消退,药物也难以将其消除,如果不及时处理,可慢慢长大,发生癌变的几率较高。

炎性息肉相对安全些,有时很小的炎性息肉会自行消失,但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有腺瘤发展可能。

一般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时应该予以内镜下切除,内镜下息肉切除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切断息肉癌变之路。

总之,目前的观点是,一旦发现息肉,建议立即切除,并作病理分析,此后按照医嘱定期复查。

息肉会复发,切除后也要复查

即使是切除了息肉,环境没改变,也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即使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这个很重要。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复查。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说明这个人息肉复发的概率小,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最好的预防就是定期做个肠镜

结肠息肉是一个内镜下的诊断,息肉的性质有很多种,包括炎性、增生性、错构瘤、腺瘤、癌等等,需要进一步的病理检查才能明确。

现在的观点是,95%以上的大肠癌是大肠息肉中的腺瘤癌变而来的,因此,大肠腺瘤是应该尽早治疗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因此无需盲目紧张。

内镜下治疗息肉最常用的就是电切,医院都能够常规开展,一般而言很安全。

但是根据息肉部位、大小、形态、病理类型等等,操作难度不一样,风险也是不一样的。

息肉切除后应该送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息肉性质和是否完全切除。

目前有效的办法就是定期复查肠镜,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具体复查时间,各人情况不一样,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综合判断。

你可能还想看:

手麻有哪些原因:单侧查颈椎,双侧测血糖

哪些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较高?

糖尿病是吃糖多引起的?

来源

有来健康

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系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长按







































白癜风医院有哪些
白癜风治疗方案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246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