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毛德西李发枝黄煌牛学恩,四大中医


撰文∣大河健康报记者王方方

4月21日,由河南省中医管理局、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医院(河南中医院)承办的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年会暨第26届河南中医高层论坛在郑州成功举办。

会议邀请了对中医传统经方颇有研究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国际经方学院院长黄煌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李发枝教授讲解经方在消化系统疾病上的应用,干货多多,让与会者收获满满。

河南中医药大学脾胃病研究中心落户医院肝胆脾胃病科,该校校长许二平教授(左)医院颁发牌匾

河南中医药大学校长许二平教授、医院院长崔应麟教授、医院毛德西教授、医院徐小元教授、医院盛剑秋教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王端权秘书长、医院业务院长郑福增教授、河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分会主任委员牛学恩教授及医院张勤生教授、党中勤教授、李鲜教授等参加了会议。

黄煌:应用广泛的三大经方

黄煌教授以经方医学流派的研究为主攻方向,现致力于经方的普及推广,主持全球最大的公益性经方学术网站——经方医学论坛。会上,他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广泛应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寒温配伍三奇方:黄连汤、附子泻心汤和乌梅丸。

黄连汤:是古代治疗寒热夹杂呕吐腹痛的专方,有清上温下、和胃降逆的功效,具有降血糖、控制异常心律、促进胃排空、镇静等作用,适用于腹痛呕吐者。易醉酒者、饮酒后吐泻者均可考虑此方。

其配方为:黄连8g、甘草5g、干姜10g、肉桂8g、人参10g、半夏12g、大枣12枚。水煎温服。

黄煌教授提醒:1.黄连汤尽量用原方,加减后往往会破坏药效。2.呕吐严重者宜少量频服。3.连桂比例可以调整。4.注意与半夏泻心汤的鉴别。

附子泻心汤:不仅对胃炎、胃溃疡以及手足厥冷、畏寒怕冷、皮肤湿冷等很有效,而且是脑中风、急性心梗的急救良方,对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也适用。

乌梅丸:是古代治疗蛔虫病的专方,有通阳止痛、止呕利、除烦等功效,适用于厥冷腹痛绞痛、烦躁、呕吐腹泻为特征的寒热虚实交错的病症,对于溃疡性结肠炎、多发性大肠息肉、结肠腺瘤、糖尿病性胃轻瘫及腹泻、胃食管反流、腹型过敏性紫癜等消化道疾病及抑郁症、厥症有效。

毛德西:整体观念是根本

会上,毛德西教授强调:“学习经方、应用经方是提高中医临床水平的必由之路。”

毛德西教授尤其推崇张仲景善于思考、勤于临证的品质。他说,张仲景善于思考,有一颗颇具哲学思维的头脑,并将正面的和负面的经验与教训总结成文,留于后世,可谓千古功臣。自宋代以后,我们所说的经方,基本就是张仲景方的代名词。

毛德西教授说,对待经方,要有正确的思路,他从经方的整体观、方证学、配伍学、应用学和经验五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毛德西教授指出,整体观念是根本,要把人与大自然界联系起来,把病人作为人体机能失调来对待。以冠心病(中医叫胸痹)为例,冠心病为气阴两虚所致,不只是单纯的血瘀,还有气滞、痰阻、寒凝食滞等诸多因素,涉及肝、脾(胃)、肾等脏器。这就意味着,在治疗冠心病的过程中,要有整体观念。

另外,毛德西还教授提到方证对应是关键、相反相成是精髓、应用经方要灵活等观点,使现场听众受益匪浅。

李发枝:病症、方症辨准确

李发枝教授说,《金匮要略》中治疗消化系病证的方剂颇多,散见于痰饮、腹满、呕吐哕下利、虚劳、胸痹心痛等病,他在临床上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及方证辨证的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疗效。

李发枝教授详细介绍了“甘遂半夏汤方证”“大黄附子汤(温脾汤)方证”“附子粳米汤方证”“大建中汤方证”“半夏泻心汤方证”“人参汤合四神丸方证”“大柴胡汤方证”“黄芪建中汤方证”等八大经方的临床应用经验,通俗易懂。

牛学恩:方证辨证是中医的最高境界

牛学恩教授表示,经方如何巧妙使用一直是困扰很多中医的问题,李发枝教授八大经方的讲述为大家解惑,不仅对消化道疾病有效,其对于方证对应的讲解对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牛学恩教授说,中医名家往往重视经方、善用经方。方证辨证是中医临床的最高境界,既是经方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医的魅力所在。临床上处方用药决不能是中药有效成分的堆砌,否则将失去中医药的灵魂。临床疗效是中医的生命力,发展和运用经方,如果能结合经方产生的背景,就可以大大提高医生对经方的理解,这是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方向。

会上,徐小元教授、盛剑秋教授分别介绍了各自宝贵的临床经验。

本文刊载于年4月24日《大河健康报》AI·07版)

版权声明

◆本文为原创内容,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下方留言。

河南中医

传承|探索|实践|弘扬

统筹:于素文

编辑:王方方

大河健康报

赞赏

长按







































治白癜风那家医院最好
中科UM-D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25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