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大肠癌发病呈不断上升趋势,祖国医学博大精深,中医药在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治疗领域有哪些作为,发挥怎样的作用呢?下面就由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给大家解析一下中医如何治疗肠癌?
肠癌简单介绍
大肠癌发生与饮食因素(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及腌制、霉变食物等)有关,或由大肠慢性疾病、遗传性疾病恶变而成。大肠癌早期无明显症状,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出现便血、腹痛等明显症状。
便血、腹痛、大便异常、乏力、贫血是肠肿瘤的主要症状,特别是持续一段时间的排便习惯改变尤其要引起重视。排便异常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但每次排便量不多,黏液血便、黏液脓血便或溏薄的稀便,或伴有里急后重感;或反复交替出现便秘与腹泻;甚至大便出现压痕或变细,同时伴有大便困难和肛痛;鲜血便、绛紫色或黑紫色大便等。出现上述症状应警惕,医院就诊,做大便潜血、肠镜检查等。
中西素有“治未病”的防止理念
据统计,8成的大肠癌系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成,历时约6-10年。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家族性多发大肠息肉、结肠血吸虫病肉芽肿等均是大肠癌的癌前疾病。积极治疗这些大肠癌癌前疾病可有效降低大肠癌发生风险。目前由于肠癌筛查工作的普及和肠镜的广泛应用,肠息肉检出率越来越高,肠息肉主要分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发生恶变的概率较高,炎性息肉长期受炎症刺激,也可能癌变。因此,一旦发现大肠息肉,应当尽可能摘除。而肠息肉不是切一次就完事了,它可能复发,除定期复查外,须针对病因积极干预,预防复发和癌变。
中医素有“治未病”的防治理念,《内经·灵枢·水胀第五十七》:“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内生。”中医对该病的病因病机有深刻认识,通过调理脏腑功能、卫气营血平衡而预防疾病进展恶变。
中医抗癌消瘤理论指导下的大肠癌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古籍对肠癌疾病记载很多,《素问》《灵枢》《诸病源候论》《医宗金鉴》等将其称为“肠覃”“癥瘕”“积聚”“肠风”“肠澼”“伏梁”“锁肛痔”等,描述与现代医学对此病所表现出的腹泻、腹痛、便血、腹部肿块等体征相同;还认识到该病发病与饮食不节、外邪入侵、营卫失调有关,发展可伤及五脏(转移)。《医宗必读》记载“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记载“凡脾胃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皆有积聚之病”,古代医家认为脾虚正气不足是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病因病机。
当今大量临床循证证据表明健脾扶正为主的复方中药对防治大肠癌有效,同时能延长晚期肠癌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然而,临床上病人症候表现往往是复杂多变的,肠癌患者受体质、病理、治疗、病情发展等不同因素影响,虚证同时多兼夹湿、痰、热、毒、瘀等标实症状,或以实证症状表现为先为主。所以中医治疗大肠癌不仅要对症下药,还要把握好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标本兼顾、辨证施治。
中医抗癌消瘤体系对治疗肠癌有独特优势,减轻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荡涤积滞、消散肿块,对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均有促进作用,从而抑制肿瘤转移复发。
中医抗癌消瘤体系治疗过程
1)改善缓解气滞血瘀痰凝
首先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了解机体阴阳气血的盛衰、脏腑经络的虚实,并据此立法处方,因人而异制订治疗原则,有的放矢地遣方用药,整体调理全身经络气血阴阳,促使气血周流,达到经络畅通的目的,全面消除气滞、血瘀、痰瘀现象及症状。
2)健脾胃,固肾本“温补健壮两个本”
其次治疗可先温补健壮两个本(先天之本为肾,后天之本为脾胃)先天之本治疗患者精气神可题,后天之本让患者吃得下,睡得香,一个人能吃能喝能睡是病情好转的关键。
3)成功验方治肠肿瘤
成都中医肿瘤在为病友治病的同时,累积了医案,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积累总结名方、验方、古方抗癌并在名方的基础上反复推敲、临床辩证加以改良、精进,使得名方发挥岀更好的临床疗效,院内针对各种肿瘤顽疾治疗成功验方达30余剂。
4)现代中医与传统中医融合抗瘤
为改善传统中医见效慢,药效不佳的情况,院方斥重资引进现代中医治疗技术,把特制中医抗瘤药剂敷在病灶部位,利用热效应把药物渗透到体内,药物不用经过胃肠道消化稀释,药效直接到达病灶部位,可减轻疼痛,改善消除各种不适症状。
中医抗癌消瘤体系调整人体代谢环境,改造人体体质等多方面入手,整体治疗达到人体内部环境的协调、平衡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复发,提高免疫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其大大延长存活时间,减少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肠癌术后放化疗由中医“保驾护航”
肠癌的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靶向治疗、放疗和中药治疗等,其中以外科手术为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化疗和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术后辅助治疗和晚期治疗。临床研究证实中西医联合治疗能延长术后及晚期大肠癌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减轻化疗不良反应,其中抗癌消瘤的治法效果明显,延长大肠癌术后总生存期。
大肠癌手术后,病人气血虚弱,脾胃功能受损,应用中药可以恢复体质,减轻术后的某些不良反应,如低热、腹胀、食欲不振、大便不畅等,及早恢复脾胃功能。
可以选择六君子汤,或八珍汤加减。常用的药物有党参、白术、茯苓、当归、熟地、白芍、厚朴、枳实、陈皮、甘草、姜半夏等。
1)恢复肠功能,适用于术后肠功能不良:枳实、厚朴、莱菔子、陈皮、党参、当归、炙甘草、制大黄等。
2)恢复体质,益气养血:党参、炙黄芪、茯苓、白术、熟地、当归、川芎、鸡血藤、炙甘草、陈皮等。
放化疗期间,由于药物和射线的毒性作用,患者可出现消化道症状、心肝肾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服用健脾和胃、补益气血为主的中药不仅可缓解症状,同时对放化疗具有增敏减毒作用。放化疗完成后,可以用抗癌中药长期维持治疗。
中医药调理脾胃,减轻化疗消化道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中医肿瘤专家赵春天主任推荐代表方剂有香砂六君子汤、连苏饮等。常用中药有党参、白术、姜半夏、陈皮、茯苓、黄连、苏叶、焦三仙、砂仁等。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中医防病、治病的理论根基,肿瘤患者久病必虚,肠癌患者虚久必积、积久成瘀,进行中医抗癌消瘤治疗,有助于阻断腺瘤息肉等癌前病变及肠癌的复发或转移。
在肠道肿瘤中医医治领域,根据病位的病势虚实属性,成都中医肿瘤研究院专家们制定了以中医抗癌消瘤体系为主进行个体精细化治疗的治疗方案,用本院自主研发的特效消瘤药物结合中医药对症治疗,采用现代中医与传统中医融合高效抗癌,推测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为患者开出验方整体治疗。
总结:中医如何治疗肠癌
1、中医整体观念较强,从患者全身的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病灶本身。中医调理纠正机体失调,去除复发因素,减少转移;其次,中医治疗肠癌对健康细胞的损害小,在癌症好转,体力慢慢的在恢复,逐步增强免疫力。
2、中医治疗肠癌有助于减轻“三板斧”的毒副作用,就是手术、放疗、化疗三板斧,提高存活期及生存质量。术治疗后及时配合中医治疗,可扶正固本,改善饮食与睡眠状况,增强体质。化疗的同时配合中医药益气生血、健脾和胃以及补益肝肾、还可以起到软坚化瘀等疗效,缓解化疗反应。放疗期间和放疗后配合中医补益气血等治疗,可以增加白细胞数量、增强病人的免疫功能。
3、中医治疗肠癌可遵循中医抗癌消瘤体系,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病因不同的治疗阶段以及气血盛衰和脏腑功能的阴阳虚实等综合分析,对症治疗。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健康在线咨询!
中医肿瘤研究院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白癜风治疗最好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3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