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田将雄教授
十二指肠腺瘤与癌来自日本静冈癌症中心内镜科的吉田将雄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十二指肠腺瘤与癌的相关研究。流行病学研究指出,十二指肠癌症的发病呈增加趋势,其好发年龄为60-80岁,在性别/人种方面均存在发病率差异。吉田教授指出,对于十二指肠的腺瘤与癌,术前活检诊断完全不被提倡。十二指肠黏膜化生的病理分型一般分为肠型及胃型,通过对肠型和胃型两种病变的恶性度研究,发现胃的恶性比例与粘膜下浸润深度有相关性,另一项对十二指肠癌患者预后的研究发现胃型总体生存率更短。接着吉田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年静冈癌症中心的治疗数据,显示ESD并发症较多由于EMR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若能整块切除更推荐EMR术。最后吉田教授向我们展示了几项新的内镜治疗技术,例如冷切除(CSP),注水EMR(UW-EMR)。以及静冈癌症中心内镜切除方法选择的方针及未来课题。▲陈萦晅教授
大肠肿瘤的化学预防来自上海医院的陈萦晅教授的报告主题是“大肠癌的化学预防”。陈教授从饮食和生活习惯改变、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叶酸和抗氧化维生素、钙和维生素D、二甲双胍等五个方面向我们分享目前的研究进展,并表示安全性高、依从性佳、成本-效益比佳、机制明确的理想的化学预防药物仍有待我们进一步探索。▲AshrafMonged教授
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改善来自爱尔兰的AshrafMonged教授向我们讲述的专题内容是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质量改善。首先列举了一些因各种因素漏诊误诊,最后经过经验丰富医生复查改变诊断的实例,教授指出:提高内镜检查质量,可以预防癌症,导致更少的并发症,获得更好的患者满意度,同时减少医疗资源浪费,节约患者成本。接着就如何提高质量改善提出了建议及相关度量手段。▲张妮娜博士
胃黏膜修复新选择张妮娜博士给我们介绍了一种胃黏膜修复的新药物。随着中国内镜技术的发展,胃ESD术日趋成熟,目医院开展ESD手术,手术直接剥离病变黏膜深度超过黏膜层,形成“医源性溃疡”。术后的溃疡面愈合快慢和质量对于患者预后和出血风险控制尤为重要。新一代胃黏膜修复剂索法酮干混悬剂可于术后喷洒创面,增加前列腺素2,增加黏膜供血,加大细胞供氧水平,可促进胃黏膜快速修复;增加粘液蛋白,增强黏膜屏障;再生胃黏膜损伤部位微血管和肉芽组织,促进黏膜细胞增殖,加快黏膜合成。索法酮可以改善医源性溃疡愈合质量,提高愈合率,特别对于大溃疡、伴延迟愈合危险因素的患者。病例分享▌病例一:医院苏慧教授向我们展示了胃病变患者一例,因体检HP(+)就诊,首次内镜诊断为中度异性增生。HP根治治疗1年后复查胃镜示表浅黏膜轻度慢性炎,3周后再次行放大内镜检查+活检示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病例二:汪胡根安徽医科大学一附院汪胡根教授向我们分享了一例隐藏在萎缩,肠化粘膜下的胃多发癌患者。学习到胃癌前要做规范准备,应用去粘液药物改善视野,同时要系统性的检查,重视易漏诊区域,不满足于已发现病变。面对高危患者因主动应用放大内镜检查。▌病例三:医院陈晶教授向我们展示一例既往胃体溃疡,慢性胃炎,HP强阳性的患者,因上腹部隐痛,入院最终确诊早癌的患者▌病例四:医院袁琳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一例青年早癌患者,34岁年轻男性因中上腹痛2月余入院,胃镜示慢性胃炎,HP阳性,根治治疗后要求复查确诊早癌。我们学习到不佳的饮食习惯,遗传因素,HP感染史,心理因素均会成为青年胃癌的发生因素。▲杨爱明博士
介入内镜超医院的杨爱明教授从适应症、穿刺路径、术后并发症等方面分别介绍目前比较成熟的介入内镜治疗技术,包括腹腔神经节阻滞、胰腺囊肿穿刺引流、胆管及胰管减压、脓肿的清创等。讲座中穿插分享疾病典型病例、文献报道、手术视频、操作难点、延伸思考等。随着当前诸多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介入内镜治疗的并发症有望逐渐减少。▲PradermchaiKongkam博士
EUS-RFAforpancreaticlesions来自泰国的PradermchaiKongkam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超声内镜引导下射频消融术(EUS-RFA)在胰腺病变钟应用的主题报告。通过EUS-RFA的应用现状以及胰腺癌的相关应用注意事项两个方面向我们讲解。我们了解到EUS-RFA作为胰腺癌患者化疗外的治疗手段是安全,可行的;和化疗一样,有助于延缓肿瘤的进展;此外轻微的并发症并不会影响既定的化疗方案▲廖专教授
消化道癌舒适化筛查之路—胶囊内镜
来自医院的廖专教授从胃癌、食管癌、小肠肿瘤、大肠肿瘤四个方面讲述胶囊内镜筛查手段。廖教授首先介绍了我国胃癌诊治现状、日韩胃癌筛查政策,然后运用大量临床数据介绍磁控胶囊胃镜系统进行胃癌筛查的初步成效。可重复使用的系线胶囊纤维胃镜有望成为替代麻醉胃镜筛查Barrett食管的有效检查方法。海绵拉网胶囊可有效采集食管细胞,检测Barrett食管特异性高,操作简便,对初级筛查人群具有潜在优势。小肠肿瘤发病率低,仅占全消化道肿瘤的3%,一般人群筛查意义不大。结肠胶囊内镜,推荐级别为第3级,每5年检查一次。二代结肠镜较一代有明显进步,病灶检出率提高明显。X线成像结肠胶囊诊断结肠息肉灵敏度44%,无需泻剂肠道准备,有望用于结肠癌筛查。最后,廖教授分享了胶囊内镜新兴技术:可脱离式系线磁控胶囊胃镜、非白光成像胶囊内镜技术等。
10.24-27南京
欢迎全国各地消化同仁莅临
-THEEND-
不一样的消化科
文稿/摄影黄倩李镇佑
编辑/叶峰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进入大会微中科医院用爱心承担责任中科医院专家微信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37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