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迁安老年医院肛肠品牌专科篇关于肠道息


如上图,肠镜检查下的肠道息肉,是我们肠道粘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包括了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每个人都有可能得的一种疾病,它一般细长弯曲,形状不规则,一端游离或两端附着在肠壁上而中间悬空,呈桥样。在未确定其病理性质之前统称为息肉,明确病理性质后则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学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直肠原位癌、结肠炎性息肉等。

好好的肠子为什么会长息肉?我平时饮食已经很规律还会长息肉吗?饮食因素不是造成肠道息肉的唯一原因,疾病不分你是老是少、是富贵还是贫贱,如果你与这些因素挂上钩,都有可能形成肠道息肉:

?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易得肠息肉的高危人群:

〓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年龄大于50岁。

〓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

建议易得肠道息肉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有病查病,无病预防。这一点国人应该向欧美学习。在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疾病。

息肉是否癌变?恶变成癌要多久?我们必须明确一个前提,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

一般,我们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又叫新生物性息肉)。即使会癌变,腺瘤性息肉会提前大肠癌5-10年发病。据Morson在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

?非肿瘤性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3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多见。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腺瘤性息肉:扁平息肉和侧向发育型息肉。

?扁平息肉:

指平坦或轻微隆起于大肠黏膜表面的腺瘤,其腺瘤成分的厚度不超过周围正常黏膜的两倍。据研究报道,扁平腺瘤伴有重度异型增生的比例超过一般的隆起性息肉。故一般认为,扁平腺瘤是易癌变的腺瘤类型。

?侧向发育型息肉:

指源于结肠黏膜的一类平坦隆起型病变,极少侵犯肠壁深层,而主要沿黏膜表面呈侧向浅表扩散,亦称匍行性肿瘤和癌前病变。生长初期因其与周围黏膜无明显差别,黏膜表面只可见稍充血、粗糙或小颗粒状隆起,故内镜下常易漏诊。有动态研究表明,其可在3年内发展为大肠癌,故早期诊断并治疗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生风险。

如果发现了息肉,我们该如何处理呢?一般会根据肠道息肉的大小、多少、有无并发症和病理性质决定治疗方案:

小息肉一般在行结肠镜检查时予以摘除并送病理检查。

直径>3cm的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应手术切除。

病理检查若腺瘤癌变穿透粘膜肌层或浸润粘膜下层则属于浸润性癌,应按结直肠癌治疗原则处理。腺瘤恶变若未穿透粘膜肌层、未侵犯小血管和淋巴、分化程度较好、切缘无残留,摘除后不必再做外科手术,但应密切观察。

炎性息肉以治疗原发肠道疾病为主,炎症刺激消失后,息肉可自行消失。

肠道息肉不是大病,但也非小问题。对待它,我们既不能置之不理,也无须过分惊慌。选择正确的治疗即可。对发现有肠道息肉但暂时不需要特殊治疗的患者,须注意日常饮食,并定期做肠镜检查。

转自:医院

咨询/

医院







































中科白癜风微博
白癜风治疗哪里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42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