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消化内科早癌筛查,您了解胃肠镜吗


众所周知,胃癌早期症状并不明显,等出现严重症状和被我们发现时往往已经处于晚期,这也是我国胃癌的治愈率很低的原因。胃癌的转移有三个渠道,即淋巴转移、腹腔种植转移以及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转移。其中,肝转移就是癌细胞通过血液循环进行转移的最常见类型。而这种转移一旦出现,多说明患者胃癌产生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医院消化内科专家建议平时胃不好的人和胃癌高发区的人以及高危人群应定时进行胃部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胃肠镜检查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检查,是通过带镜头的软式内镜,进入人体的食管胃及肠管的一种侵入性检查,可以直观的观察腔内病变、判断良恶性、取活检、治疗早期病变,或者中晚期病变的对症处理。有这样一种说法:早期癌症九生一死,晚期癌症九死一生;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可见,消化系统的定期筛查多么重要!不要再拒绝胃肠镜检查了!胃肠镜筛查到底有多重要

病例一:患者刘某,男,65岁,,平素身体健康,胃口很好,从来没有觉得消化不好,单位每年组织体检均无大碍。某日突然黑便头晕,就诊我院进行胃镜检查:晚期胃癌!

病例二:患者张某,男,72岁,北镇职工,平时饮食、大便均正常。每年单位体检均未见异常。然而,近一月以来自觉腹胀不适,来我院就诊医生给他安排了结肠镜检查,一查吓一跳:进展期结肠癌伴转移,失去内镜下治疗机会!上述两个病例中的患者都平素健康,没有特殊消化道症状,健康意识好,每年定期体检也都正常,可还是胃肠道出了问题!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胃肠疾病被漏诊?这就不得不提到胃肠疾病检查的金标准-胃肠镜检查,也是早癌筛查最重要的手段。胃肠道肿瘤只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从大肠息肉发展成为大肠癌大约需要10余年,人们完全有较为充裕的时间去阻断息肉的癌变,为什么一定要拖到癌变肿瘤很大有症状了再去治疗呢。“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高危人群1.年龄:40岁以上人群,胃癌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我国40岁以上人群胃癌发生率显著上升。2.家族史: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较无胃癌家族史者高4倍。3.胃病史:以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应定期接受胃镜检查,特别是重度萎缩伴有重度肠化生者。4.有不良生活习惯者:更应该重视胃镜检查,如吸烟,重度饮酒,高盐、腌制饮食者。5.胃癌高发地区人群。符合以上五条中任意一条为高危人群,医院建议每一年或半年进行胃癌筛查。医院消化内科

目前我院消化内科是集消化内镜、临床诊疗及住院病房为一体的科室同医院内镜中心联盟成员单位。拥有日本原装奥林巴斯电子胃镜三套及胃幽门螺杆菌检测仪(C14呼气检测仪)。其中奥林巴斯电子胃肠镜具有高清、放大、窄带成像功能,能及时发现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及各种癌前病变,并能及早进行镜下治疗,如粘膜切除(EMR),粘膜剥离切除(ESD)等。

日本原装奥林巴斯电子胃镜三套

专家团队

李胜昔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

医院内镜中心主任

消化内科工作30年,临床经验丰富,曾聘任为大连医学院、辽宁中医学院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结直肠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辽宁内镜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沈阳内镜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分会委员;中国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熟练掌握腹腔动脉造影及肝脾动脉栓塞等技术,可独立开展ERCP、消化道支架置入术、ESD、POEM、肠根阻导管置入术、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扩张术、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硬化、组织胶粘合治疗。年至年作为第一执行人完成辽宁省省级课题一项《双气囊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研究》,已完成成果鉴定。获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高清内镜筛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的研究》,发表国家级论文十余篇,SCI4篇。

崔月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年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临床医学英语班。~年研究生阶段在中国医院消化内科学习。现工作于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熟练掌握胃镜、肠镜、超声内镜操作检查,擅长内镜下治疗,包括息肉切除、EMR、止血、扩张、异物取出、碎石、置管等。胃镜操作多例,肠镜操作多例,镜下治疗多例。曾在医院及中国医科大学附属一院进修学习。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多篇。多次参加国家医学学术会议并进行演示演讲。

曲小曼

医学硕士、主治医师

辽宁省免疫学会委员。擅长:胃镜、肠镜基础操作;超声内镜;消化道早癌诊断;内镜下息肉切除治疗(如APC、EMR);消化道粘膜下肿物ESD;内镜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内镜下止血等治疗。医院温馨提醒血栓如有以下情况,请勿来院陪护:①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②近2周内途经湖北省或湖北省旅行史、居住史③近2周内曾接触过来自湖北省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身边有多名人员发热者疫情期间为了您和他人健康来我院就诊请务必配带口罩配合医务人员做好体温测量

企划:陈朋

请为华盛专家点“在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48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