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新生儿极易患的13大疾病最后一种是新生


新生儿时期,对孩子的任何一点小病都要认真对待。哪怕只是最普通的感冒,如果处理不当的话,都可能会引起更大的问题。新生儿时期,孩子的生理和免疫功能都还不成熟,下面罗列的就是这一时期可能会遇到的疾病。

头颅血肿和产瘤:头皮血液瘀积或突起红肿

宝宝出生的时候,由于头盆不称或产钳助产使头部受到过度压迫,会出现头颅血肿或皮下水肿(产瘤)。有时妈妈虽然分娩很顺利,但宝宝的头部还是会出现一些红肿的情况。不过,这些红肿一般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如果血肿比较大,则需由儿科医生决定是否采取穿刺抽血。

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会在产后0天左右消失

胆红素是血液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物质。刚刚出生的新生儿,肝脏还处于没有发育成熟的状态,无法完全清除掉胆红素,因此就会出现黄疸。大部分新生儿黄疸会在出生后0~4天自然消失。不过,如果黄疸持续时间比较长,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就须要接受专业的治疗了。用阳光对孩子皮肤进行照射,对治疗黄疸会有所帮助。如果黄疸严重的话,医院进行专门的蓝光照射治疗。如果黄疸特别严重或有溶血现象,就必须采取换血疗法。通常,生理性黄疸会在产后2~3天出现,而病理性黄疸在产后第一天就出现,而且越来越严重,并持续很长时间。母乳喂养的孩子也会出现黄疸情况,叫做母乳性黄疸。这时候,可以停止母乳喂养,或者将母乳用吸奶器吸出,恒温水浴锅内60℃加热0~5分钟,取出后喂即可。但如果确认是母乳性黄疸,无须完全停止母乳喂养。一些母乳喂养专家认为,即使出现母乳性黄疸,也可以继续母乳喂养。

呕吐:最简单的预防方法是让孩子打嗝

新生儿呕吐,大部分是因为食道或胃里的内容物向上返流造成的。因为宝宝食道下端的肌肉还不发达,所以就会经常出现呕吐的情况。如果孩子吃完奶以后,立刻让他(她)躺下,这会导致连接胃部和食道的部位被挤压,积聚在这里的奶水很容易吐出来。因此,如果要躺应该让孩子向右侧躺,这样孩子很容易打嗝,也就不会再吐了。另外,吃奶粉的孩子在吃奶的同时会吸进很多空气,更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吃完奶没有让孩子打嗝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打嗝可以帮助孩子减轻胃的负担,所以,孩子吃完奶打个嗝是很重要的。

鹅口疮:念珠菌是元凶

新生儿的舌头上有时会出现一些白斑。最常见的可能是奶斑,这不能算是病,只需用消过毒的纱布手巾轻轻擦拭就可以去掉了。不过,如果是鹅口疮,则是由于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缘故。鹅口疮是擦不掉的,如果一直擦还有可能造成出血。这样,不仅会让孩子没法吃奶,还可能会引起发热。所以,当发现孩子的舌头或颊黏膜变白时,不要立刻用纱布擦,医院确认是否得了鹅口疮。如果真的是鹅口疮,孩子的肛门附近也会变白。

新生儿之所以会得鹅口疮,是由于免疫力低下,发生了白色念珠菌感染。通常用药2~3天后,情况就会得到改善。鹅口疮是新生儿期间的一种常见病,多发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孩子。

新生儿眼炎:不要经常用手揉眼睛

新生儿出现很多眼屎,有可能是因为细菌感染引起了角膜炎。不过,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眼内分泌物附着在眼角上。因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是炎症,而是鼻泪管不通。所以可以经常用手按摩孩子的眼睛和鼻子之间的部位,会有所帮助。如果按摩2周未见明显好转,眼屎始终很多或者眼睛充血,就要去看医生了。

角膜出血:2~3个月后就会消失

有些新生儿黑眼球周围会围绕着一些红血丝,2~3个月后才差不多完全消失。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红血丝,是因为孩子在出生的时候,经过产道时受到挤压,眼眶周围充血造成的。不过,这种充血不会持续很长时间,而且也不会留下什么痕迹,所以不必进行特殊的治疗。

扁平足:立刻用夹板固定

新生儿出现轻微的扁平足是一种很常见的情况,这是因为孩子的脚在子宫里受到了机械性压迫。当双脚平站的时候,足弓仍然塌陷,这种扁平足就属于比较严重的脚部畸形了。如果孩子刚出生就发现了这种情况,要立刻使用夹板或者石膏对孩子的双脚进行固定。否则过不了几天,脚掌就会完全塌陷。

髋关节脱臼:及时检查髋关节是否有异常

在产后3~5天内,要对新生儿进行筛查,包括Barlow试验和有Ortolani试验。Barlow试验是抓住孩子的大腿向外展开,检查是否存在异常部位。Ortolani试验是把膝关节和髋关节弯曲呈90°,用手感觉脱臼部位,倾听关节之间的异常摩擦。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检查出髋关节是否正常。不过,也会出现刚出生时没有察觉髋关节异常,在以后的检查中又被发现的情况。

斜颈:脸部不对称

有些新生儿的脖子会略有倾斜,这在医学上叫做“斜颈”。造成斜颈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骨骼异常,也可能是神经异常、肌肉异常以及眼部异常等,最常见的情况应该是肌肉性斜颈。肌肉性斜颈是先天性的,婴儿离开妈妈子宫的过程中,脖子的肌肉发生损伤,在愈合的过程中肌肉纤维化,就出现了这种情况。也就是说,在孩子出生的时候,脖子的肌肉就没有了收缩能力。虽然斜颈是出生之前发生的,但是在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却不易被察觉。通常到了大约两周以后,由于肌肉收缩,孩子总是看向一边,用手去摸会感觉到脖子上有一块好像石头一样的硬块。除了脖子异常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症状:脸部不对称。肌肉萎缩的那一侧的骨骼、眼睛、鼻子、嘴发育得都会比较小。脖子上的硬块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小,但脸部的不对称却越来越明显。目前治疗的原则是通过运动来让两颊的骨骼和肌肉同时发育。如果每天都能接受几次物理治疗,基本可以保持肌肉和骨骼均衡发育。这时候,应该尽量让孩子侧卧睡觉。为了让物理治疗更容易,可以在孩子两岁左右的时候,通过手术切除萎缩的肌肉。不过,物理治疗还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手术后不进行物理治疗,那么可能还会再次复发。

幽门狭窄:因无法消化而吐奶

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生5天左右的孩子突然把吃掉的东西都吐出来,而且呕吐物会喷到嘴和鼻子两边。这时,就要怀疑孩子是否存在幽门狭窄。如果吐出来的奶是白色,说明没有混入胆汁,而且孩子还继续想要吃东西。开始的时候一天吐几次,然后每次吃的时候都吐,体重下降,大便减少,出现便秘,小便也随之减少。

这是因为幽门(胃和十二指肠之间的开口)肿大,阻塞了食物通过的通道,食物无法从胃进到肠道里,导致吃下的食物无法消化吸收。必须通过手术把幽门肌肉变薄。这个手术时间不长,而且很安全,所以手术治疗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有些孩子即使不接受手术也会自行痊愈,不过,孩子却会在最需要营养的时期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并有可能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

先天性巨结肠症:肠子变长变大

如果肠壁内先天缺失某种神经节细胞,肠道就无法蠕动,大便也就无法通过肠道,从而引起便秘和肠道闭塞。有的宝宝部分肠段没有神经节细胞,只能是让具有神经节细胞的其他肠段努力工作,从而造成肠子变长变大,这就是所谓的先天性巨结肠症。变大的肠子里很容易繁殖异常细菌,引起大肠炎,大肠炎严重的话,甚至会危及生命。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或者持续便秘,而且孩子的体重也没有增加,就须要引起父母的注意了。去医院拍一个片子,就可以确定是否有问题。如果确诊孩子患有先天性巨结肠症,就要立刻应用人工肛门,并且在孩子出生3~6个月尽快进行根治性的矫正手术。

新生儿脐肉芽肿:肚脐变得肥肿

新生儿脐肉芽肿的表现是肚脐肿胀或者化脓。脐带完全干后仍然附着在肚脐上或者是脐带脱落后,附着脐带的部位出现红肿,严重的话还会造成出血。如果出现二次细菌感染,不仅会引起炎症,甚至会出现败血症。当然,出现败血症是比较少见的。为了预防这种情况,好好呵护宝宝的肚脐是非常重要的。每天至少洗澡一次,洗澡后要对肚脐进行消毒。给肚脐消毒的时候,最好到药店购买肚脐消毒的专用酒精或者碘消毒溶液。消毒之后,如果把肚脐包起来可能会使炎症加重,所以最好是让它露出来自然风干。

万一真的出现了脐肉芽肿,只需进行一个简单的手术就可以了,医院,医院都可以做这个手术。

道梗阻:初期诊断是生存关键

这种病通常是在出生两周左右发生新生儿黄疸,黄疸转化为肝硬化。这种病几乎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第一杀手,目前发病原因不明,完全治愈的希望很渺茫。到目前为止,要彻底治愈只能进行肝移植。

发现此病后尽早手术是非常重要的生存条件。因此,初期诊断就变得非常关键。如果婴儿黄疸(生理性)持续两周没有消退,就要怀疑是否为胆道梗阻,医院接受专业检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90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