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男子无诱因拉血便背后的凶手竟是它


治疗皮肤病北京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163.html

在临床中,医生常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当患者发现自己出现便血的情况后,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十男九痔,十女十痔",从而将便血与痔疮画上等号,既不重视,也没有及时进行相关检查及治疗,最终发现是“大病”时才追悔莫及。

便血不一定是痔疮,也有可能是其他消化道疾病的表现。

便血,不可忽视的危险信号!

近日,百色田阳的邓先生在家中突然出现解暗红色血便,连续解了3次,并伴有头晕、乏力,邓先生立马感觉不妙,家人立即将其送至我院田阳院区,入院时查血常规提示血红蛋白51g/L,田阳院区消化内科医生经过输血、止血等治疗后,予行急诊胃肠镜检查,考虑小肠出血,医院本部急诊科出诊接回并收入消化内科继续救治。

▲邓先生回肠里可见大量新鲜血液

入院后,经过详细问病史得知,邓先生于年也曾因解暗红色血便在当地住院治疗,行胃肠镜检查后未找到出血点,经治疗好转后出院。

在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病科学科带头人、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张涛主任医师指导下,医生们高度怀疑患者可能是小肠肿瘤导致反复出血,建议尽快完善经肛小肠镜、经口小肠镜、全腹部CT增强检查。在完善了相关检查后,终于发现了“疑犯”,腹部CT见下腹部回肠病变,考虑血管瘤或血管畸形,结合邓先生病史特点及发病年龄,经消化内科、影像科、胃肠外科对腹部CT会诊,最后医生考虑可能是小肠间质瘤引起的出血。

▲CT提示可见——实性占位在回肠远端

经与邓先生及家属沟通同意后,转胃肠外科行腹腔镜探查术,将小肠肿物切除,术中及术后病理均证实元凶就是腹部的隐形杀手——小肠间质瘤。经行腹腔镜下小肠肿物切除术,邓先生术后恢复良好出院。

点击图片变清晰

▲手术证实小肠间质瘤

胃肠间质瘤是什么?

胃肠间质瘤(GIST)是消化系统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最常发生于胃(60%),其次是小肠(35%)。小肠间质瘤(EIST)恶性倾向相对其他部位高,临床起病隐匿,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由于小肠解剖位置的特殊性,使得各项检查难度较大,早期诊断困难,出现症状时往往肿瘤较大或已侵犯周围器官发生转移,尤其是合并其他疾病时,易误诊漏诊,甚至可出现消化道大出血、肠梗阻、穿孔及坏死等情况而危及生命。

小肠间质瘤与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密切相关,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临床多表现为黑便、便血。出血量较大时贫血可表现为头晕、乏力、全身皮肤黏膜及巩膜苍白、甚至晕厥休克。

对于怀疑有胃肠道间质瘤的朋友,则需要做下面一些检查:

消化道内镜包括胃镜和肠镜检查,是检出胃肠道间质瘤及其他消化道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超声内镜是目前诊断黏膜下肿瘤最为准确的方法,也是用于诊断和术前评价间质瘤的一个最有价值的手段。超声内镜还可以判断胃肠道间质瘤的良恶性,其敏感性可达80%~90%。腹部的CT扫描是评价间质瘤的一个重要方法,通常是手术前用来观测间质瘤是否侵及邻近器官、有无腹腔内或淋巴结转移。

医师建议:

胃肠道间质瘤早期没有症状,即使随着瘤体的增大,很多患者也没有特异性症状,建议大家要有积极的健康意识,养成定期健康体检的习惯。

一旦出现贫血、呕血、黑便、腹部疼痛不适等症状,医院就诊,将可能的危险扼杀在萌芽之中。医生建议,45岁以上的人群至少一年做一次胃肠镜的检查,不仅可以预防、筛查胃肠道间质瘤,还对胃癌、结直肠癌的早查早筛有重要意义,45岁以上有胃肠道疾病的人群尤其适用,高危人群甚至半年就需要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指导专家

张 涛

消化内科二区主任

教授主任医师

中西医结合临床博士后

博士研究生导师

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脾胃病科学术带头人

从医20余年,擅长运用经方辨治内科、亚健康调理,尤其对于腹痛、厌食、反酸、胆囊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大肠息肉、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以及消化系统肿瘤等领域颇有建树。

科室介绍

广西中医院消化内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脾胃病)、国家内镜诊疗技术及内镜清洗消毒培训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广西卫健委重点建设专科、广西中医药重点专科。专科现由两个独立病区计张病床、一个内镜诊疗中心组成。拥有高级职称13人,博士后1人,博士4人,硕士19人。

专科拥有三个稳定的发展方向,分别为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的中医药防治;难治性肠病的中医药防治;大肠息肉(围手术期)的中医药防治。尤其是在小肠疾病领域处于国内一流、区内领先水平。专科除普通消化门诊外,开设名老中医门诊、以及专病门诊(消化性溃疡、大肠息肉专病门诊),应用中西结合的手段治疗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尤其擅长中西医结合救治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胆管炎、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牵头组织消化道出血MDT团队,建立急性消化道出血规范诊治流程及绿色通道,显著提升消化科急危重症成功救治水平。作为“大肠息肉”组长单位,牵头全国16家医院,制定大肠息肉诊疗方案、临床路径工作,完成国家级中医标准化项目-大肠息肉中医诊疗共识意见,并正式发布。拥有脾胃病中医外治室,开展针灸、穴位贴敷、穴位注射、冬病夏治、中医膏方、脐灸、火龙罐及中药足浴等中医特色治疗。

消化内科一区:-

消化内科二区:-

文稿:黄旭平(消化内科二区)

编辑:李佳慧

审核:芳华 安静

分享给你最在乎的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hz/994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