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index.html罗马不是一日建成的,大肠癌的发生也一样,经历过肠癌,这一点我的主人心知肚明,往昔那些熬过的夜、饮过的酒、胡吃海塞的肉都历历在目。作为一种多发疾病,大肠癌越来越多见,饮食、环境、遗传等因素都与它的发生密切相关。中国是结直肠癌高发国家,每年新确诊病例约有万人,其发病和死亡例数分别占全球例数的18.6%和20.1%。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大肠癌如何一步一步发生的吧!
不良刺激
百因必有果,作为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食物对于肠道的刺激是最主要的诱因,毕竟,肠道与生俱来的使命注定了它每天和食物“打交道”,但如果“来者不善”,久而久之,肠道就会不堪食物的刺激而发病。再者,肠道内有大量的菌群,一旦摄入的食物对菌群平衡造成破坏,也会诱发肠癌病变。就拿高脂食物来说,摄入过多的脂肪酸不但刺激胆汁的分泌增多,而且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菌的生长,胆固醇和胆盐经厌氧杆菌的分解作用所形成的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因此长期进食高脂肪酸饮食,有可能导致直肠癌的发生。
除此之外,人体肠道中还有众多的小精灵,这些微生物依赖于膳食纤维而生长,随着纤维摄入的减少,在肠道中生存的细菌种类也会随之减少。食物中的纤维减少可使大便排出量减少,肠道蠕动减慢,因此肠道内致癌物质浓度就会增高,致癌物与肠道壁粘膜作用时间长,很容易发生结直肠癌。因此,保证摄入足够量的纤维食物,有助于预防肠癌的发生。
再者来说就是慢性炎症的刺激,具有慢性肠道疾病的患者很有可能诱发大肠癌,例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约有3%-5%癌变,且大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罗恩病患者比普通人更易患大肠癌,主要是基于长期炎症刺激可形成息肉,进而诱发大肠癌;此外,有研究显示,肠癌流行与血吸虫病的流行区域呈正相关系,即慢性血吸虫病也可引发癌变,主要作用机制是肠壁虫卵沉积与毒素刺激,导致肠粘膜慢性溃疡、上皮增生、炎性息肉形成,进而引起癌变。
癌前病变
上面我们提过,从正常的肠黏膜发展为大肠癌,是不可能一下子形成的,这中间有一个过程,医学上称之为癌前状态,大肠癌的癌前状态就是大肠息肉。多数大肠癌是由大肠息肉转化而来,特别是大肠腺瘤性息肉,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一个患者肠道里出现了大肠腺瘤性息肉,但是没有做任何特殊的处理,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仅仅五年的时间就可能转为大肠癌。因此当出现大肠息肉之后首先要进行相关病理检查,了解一下是否是恶性的,即便是良性,也需要“斩草除根”,早日进行切除。
炎症性肠病也容易引起癌变,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侵犯直肠和结肠,造成患者拉肚子、大便带脓带血、腹痛等症状,容易与一般感染性炎症混淆。溃疡性结肠炎发展成结直肠癌的两个最主要因素是疾病持续时间和病变范围。根据以往经验,病程<10年的患者,很少发生肠癌,以后患癌的危险性每年上升0.5%~1.0%。曾有调查发现,溃疡性结肠炎相关肠癌的发生率10年为1%~5%,20年为5%~25%,30年之后达9%~42%。从范围来看,病变范围越广泛者,癌变危险性越高,所以说不要“养虎为患”。
再来说说克罗恩病,它可以累及从口腔一直到直肠的整个消化道,它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痛、腹泻以及腹部肿块的形成,严重者可有肛门周围病变、腹腔脓肿等并发症。不典型的克罗恩病与急性阑尾炎、溃疡性结肠炎甚至肠道功能紊乱有着相似的表现,故早期误诊率较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该病的早期治疗。有研究报道,克罗恩病患者发生结肠直肠癌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4~20倍,发病率约为1.8%。
肠癌形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经过以上不同时期的各种刺激,大肠癌终于形成了。早期的肠癌是一名“伪装高手”,它的症状并不明显,使你很难发现。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细心留意的话还是会发现它的“踪迹”,肠癌患者早期一般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经常排便次数增多或者便秘,甚至有时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就一定要警惕肠癌了。这多是由于肿瘤堵塞肠道,造成的排便不畅,肠道会变得很狭窄,粪便不易通过,就会导致便秘的发生。此外,腹泻的患者,每天都会排便很多次,如果用药后腹泻仍不能减轻,也应该特别留意。而且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这是由于直肠肿块及其癌肿溃疡产生的分泌物,可产生肠道刺激症状,排出物多是粘液脓血状物。
另外还有便血,与痔疮患者便血不同,肠癌患者大便混有血液、黏液和脓液,颜色一般也比痔疮出血的颜色要深。因为痔疮是由于排便时粪便擦伤患处,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落下来,因此血液不会与粪便混合,它的血液是鲜红色的,而且不会有黏液存在。
肠癌还会引起腹部的不适感,比如肚子胀,消化不良等情况,程度有轻有重,这主要是因为肠梗阻造成的。腹部如果有位置不固定的阵发性胀痛,隐痛伴有明显的肠鸣音等等,或者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并且腹部能否摸到包块,很可能就是肿瘤了。
另一个直观的方法就是观察大便,如果平时的大便很粗,突然间变成了铅笔一般细,也有可能是大肠癌出现了。肿瘤逐渐变大,堵塞肠管,就会影响大便通过肠腔排出体外,从而出现大便变细。所以,排便后别忘了多瞅一眼,没准就能早期发现大肠癌,把它扼杀在摇篮中了。除此之外,大肠癌患者还会出现里急后重的症状,就是肠道不舒服,刚从厕所出来就还想要再去厕所,却拉不出来东西、下身坠胀的感觉。
积极治疗
都说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肠癌堪比猛虎,它可不是一般的头疼脑热,自己在家吃两片药就好了,这东西它直接关乎到生命啊,所以一旦发现应该立即积极进行治疗。目前肠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有传统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法,并且经过各位医生和科学家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发明出许多不同的手术方式。值得一提的是,目前腹腔镜手术发展很快,具备创伤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世界上很多大的临床研究证实,大肠癌的腹腔镜手术取得了与开腹一样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而且由于其放大效应和微创效果,好多方面优于开腹手术。
为了确保治疗的彻底性,我们“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虎归山”,所以衍生出很多的辅助治疗方式,比如化疗是挽救和延长患者生命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化疗也是惟一的全身性的治疗手段。一般情况是在手术切除后再辅助化疗。因为手术不一定能把肿瘤完全切除干净,而且有的患者在术后,虽然表面看上去很正常,甚至是各种检查都没有发现癌细胞,但实际上癌细胞可能已经有转移,这就只能靠化疗来防止全身某处的复发了。
高精尖的技术我们也有,比如靶向治疗,它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这个位点可以是肿瘤细胞内部的一个蛋白分子,也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段,来设计相应的治疗药物,药物进入体内会特意地选择致癌位点来相结合发生作用,使肿瘤细胞特异性死亡,而不会波及肿瘤周围的正常组织细胞。大肠癌靶向治疗的主要优势就是能选择性抑制肿瘤的生长,而对正常组织器官无明显的毒性。目前靶向药物层出不穷,在大肠癌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也越来越大。
免疫治疗是另一种高科技,其核心就是用免疫细胞去杀灭癌细胞。作为人体安全巡逻卫士,正常情况下大多数肿瘤都能被免疫细胞侦查到,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但老虎也有打盹儿的时候,通过伪装仍然有部分肿瘤能躲过免疫系统的侦查,比如癌细胞上的某种蛋白,能跟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假装友好的样子,让免疫细胞放松警惕无法正常运作。如果能够阻止癌细胞上的蛋白和免疫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那么就可以重启免疫细胞,让免疫细胞重新正常工作。免疫疗法就是用抑制剂来解开肿瘤细胞的伪装,让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把癌细胞杀灭。免疫疗法较传统方式副作用较少,更具有针对性,效果也更持久。除此之外,临床还有很多治疗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治疗方式,并且在这个“百家争鸣”的外科时代,医生们正在创造许多方法,相信不久的未来,人们不会再谈癌色变。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51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