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大部分是肠黏膜的一个新生物,若是恶性,危害自不必说。如果是腺瘤等癌前病变,则相当于一个“定时炸弹”,随着息肉的增大,数目的增加,癌变机会也迅速增大,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所以,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
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当然,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肠息肉切除必须做活检,以排除癌变。
内窥镜下肠息肉切除术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肠镜下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让我们通过肠镜下图片,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这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哦!)。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取出体外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而留置于肠道内的金属夹也将在以后的数日内自行脱落排出体外。
图片来源:网络
医院品牌中心编辑发布,如有侵权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5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