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现这“三多两痛”,要警惕是肠癌。
编者按+
“我的女儿才30岁啊,平常健健康康的,怎么就得了肠癌呢?”看到女儿虚弱地躺在病床上,这位母亲再也止不住自己的泪水,独自走到病房外痛哭起来。作为女孩的主治医生,中国科医院(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戴晓宇介绍,患者家族里没有直肠癌的病史,从问诊的情况来看,患病主要与她的不良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
年纪轻轻才30岁,就确诊为肠癌
据宁波晚报报道,女孩是从事销售工作,随着公司业务量的增加,与客户的应酬越来越多,平时加班是常态,而且每次工作完就喜欢和同事一起吃夜宵,最喜欢的食物还是烧烤。
▲健康时报寇晓雯/摄
按照女孩的说法,自己是个典型的肉食主义者,平时就喜欢口味重的食物,至于蔬菜和水果,可有可无。
最近一年,女孩白天工作时总感到有点累,下腹部经常隐隐作痛,并伴有坠胀感,排便次数也有所增加,经常一天就要三四次,时不时出现便血。由于平时工作忙,又觉得自己年轻,小章认为是痔疮出血,就在药店自行买药治疗。
可是最近便血不但没好,反而加重,排便次数也增加到了每天七八次。甚至几天前直接晕倒在公司门口,同医院。
中国科医院(医院)肛肠外科主任医师戴晓宇接诊后,给她做了一次肛检,发现直肠内可及一隆起样肿块,质地较硬。根据肠镜提示,基本确诊小章是直肠癌。
医生:这两个习惯太致命!
“我女儿这么年轻,平时也没有喝酒抽烟的习惯,怎么就被直肠癌找上了呢?”
女孩父母不停地追问医生:“为什么?为什么……”
主治医生戴晓宇在了解了女孩的情况后表示,肿瘤发生是细胞发生的一系列复发的过程,当然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生活习惯也给她的肿瘤发生带来了刺激。
01长期久坐,减弱减慢肠道蠕动
女孩除了跑外勤应酬,其余时间长期在办公桌前久坐,这时人的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某些有害成分,包括致癌物,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
而且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可导致肠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02爱吃夜宵,以油炸辛辣食物为主
女孩的父母并没有肠癌史,她平时不吸烟也不喝酒,但是饮食上却有一些特殊的偏好,从小就喜欢薯条、炸鸡等油炸的食物。
此外,她还特别爱吃肥肉、腌制和烟熏的肉,以及烧烤。
主治医生戴晓宇说,女孩喜欢的这些食物,不仅含有的饱和脂肪酸特别高,而且含有苯并芘、亚硝胺等多种致癌物,众所周知,肠癌的发生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说它是吃出来的也并不为过,才30岁就确诊为肠癌,这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预防肠癌,一定要做好这6点
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等发布的《中国结直肠癌预防共识意见(年,上海)》指出,70%的散发性结直肠癌与生活习惯有关,且66%~78%的结直肠癌可通过健康的生活习惯而避免。
与遗传和基因这些我们无法改变的因素相比,拥有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是我们唯一能做的事情。所以,结直肠癌的预防重在平时,预防共识给出了6个建议:
01多吃膳食纤维
多数研究均支持高膳食纤维摄入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风险。注意饮食均衡,粗粮细粮要合理搭配。
02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制品
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的肉类食品)的摄入量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
03戒烟
吸烟是结直肠癌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且与吸烟年限和总量有关系。一项较大规模的分析显示,吸烟可增加约20%的结直肠癌风险。
04戒酒
乙醇摄入量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病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回顾项队列研究的数据发现,乙醇摄入量最高组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较对照组升高60%。而且随着饮酒量或频次的升高,结直肠癌风险随之升高。
05控制腰围和体重
肥胖是结直肠癌,尤其是结肠癌发病的高危因素。有研究对年前的50项前瞻性研究进行分析,发现成人体重每增加5kg,可导致结肠癌等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升高。
06每周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合理的运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运动量可使结直肠癌的风险降低7%左右。一般建议成年人每周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健走、慢跑、羽毛球等。②
出现“三多两痛”,要警惕肠癌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很多人并不在意。
医院普外肛肠科闫志学在年5月健康时报发文提醒,如果出现“三多、两痛”的症状就要警惕肠癌。
“三多”指的是:排便次数异常增多、放屁次数异常增多、便血次数突然增多。
“两痛”指的是:腹部疼痛、肛门处疼痛。③
最后,提醒大家结直肠癌是少数能通过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事实上,结肠癌如果能及早发现、积极治疗,治愈的概率很高。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家族性结肠多发性腺瘤病、结肠息肉、软组织肿瘤和骨瘤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
为什么肠癌一发现就是晚期?这些早期症状太不起眼了!赶紧测试肠道年龄案例:35岁的小尹是个典型的职场白领,在办公室一坐就是一天,用餐不规律,加班回家还要吃个夜宵。几个月前,小尹突然剧烈腹痛,医院,结果被确诊为肠癌晚期,只能接受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不到一个月就心脏衰竭而亡……
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最新数据显示,肠癌是我国大城市男性发病率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更可怕的是,不管是年轻的白领还是50岁以上的老人都会成为高发人群,而且每3分钟就有1人死于大肠癌!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为何肠癌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又为何太多人一经发现就是晚期?
1
肠癌为何找上门?
癌症的降临从来不是意外也不是运气不好,一定是在生活中一些致癌因素的作用下慢慢病变的。但我国肠癌年轻化趋势明显,平均发病年龄是48.3岁,比美国人的69.8岁整整年轻了20年。那大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呢?
1饮食因素
大肠癌是典型的“富贵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高脂肪、高蛋白质等食物摄入量增多,会导致结肠中胆汁酸与中性固醇的浓度升高,在细菌的作用下,容易生成致癌物。
另外,蕨菜、茶叶蛋、热带水果,久置的、辣的、生冷的食物等都可能刺激肠粘膜,要少吃。
2不良生活习惯
日常久坐、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增加肠癌风险。
久坐会使肠道蠕动减弱,代谢产物中的有害成分易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再加上久坐者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环不畅,易患痔疮、便秘,这些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酒精和烟对任何一种肿瘤都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为了自身健康还是戒烟戒酒的好。
3抗生素的滥用
近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据统计,在抗生素的使用人群中约1/3的人根本不需要用抗生素!
美国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滥用抗生素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增加肠癌患病风险。
4慢性大肠炎症
癌症的产生与炎症因子的长期刺激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在增生性病变的发展过程中易形成息肉,可能会进一步癌变。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是常人的30倍。
5结肠息肉
有数据显示,90%左右的肠癌都来自于肠息肉病变。
大肠息肉可分五类,也就是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
肠息肉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身体出现这些蛛丝马迹时就要警惕了:
①痘痘
不在青春期,短时间内面部大量长痘,可能与肠息肉有关。
②指甲萎缩
有部分遗传性的肠道息肉病变患者会出现手指甲的萎缩。
③黑痣
口唇、手掌、脚趾末端有黑色素沉着,可能是黑斑息肉病,医院检查。
:普通的痣为棕黄色、深咖啡色,但肠癌息肉病的痣为蓝黑色。
6遗传因素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甚至有研究显示:具有肠癌遗传因素的家庭,患有肠癌的概率几乎达到%。
2
肠癌的四大预警信号
我国80%以上的结直肠癌一经发现便是中晚期,治愈率非常低,而若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将高达95%以上!那肠癌早期有哪些预警呢?
看排便
1便血或血性粘液便
肿块表面的糜烂会导致出血。如果粪便中出现带有暗红色的血丝或者血性的粘液便,并且是持续出现,逐渐增多,一定要警惕肠癌,及时进行检查。
:痔疮往往也会导致便血,易与肠癌混淆,要注意区分。
痔疮:便鲜血,且在大便以后持续的滴鲜血。
肠癌:血与大便混合,颜色暗红。
2排便习惯
排便变得越来越不规律,有可能经常便秘,也会出现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尽的情况。
看腹部是否有不适
发病初期腹部不适或隐痛,与排便相关。当出现阵发性腹痛,可能是因为肿瘤使肠腔狭窄粪便通过受阻,多见于中晚期病人,此时腹部可能摸到包块或可见肠形,多伴有腹胀、呕吐、肛门不排气等肠梗阻表现。
看体型、体质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胃口下降、体重减轻,应及时就诊,查明原因,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
排除了血液或其他疾病引起的贫血后,出现面色苍白、头晕、乏力虚弱症状时也要警惕肠癌。
观察放屁
放屁次数突然增多,屁臭,都可能是肠道出现问题。
肿瘤发生在直肠,较接近肛门、管腔小,即便肿瘤不大也容易发生阻塞,会引起放屁频频。
而屁臭,可能预示着其中所含胺类物质(致癌物)增多。出现此类情况也要尽早检查。
3
用好肠癌“狙击手”
肠癌就在我们身边,对于很多人来说,改变饮食、生活习惯很关键;而那些特殊人群,如50岁以上人群、肠道疾病人群、肠道疾病家族史的人要能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更要用好肠道“狙击手”,将癌症因子扼杀在“摇篮”。
1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能够增加粪便体积与重量,帮助稀释大肠内容物,缩短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有害物质被吸收的可能性;还能够增强肠道的屏障功能,增强肠道有益菌,从而帮助改善机体的胃肠道功能。
生活中,可以从绿叶蔬菜中获取膳食纤维,也可以从果类、豆类、谷物中获取。
2抗性淀粉
肠道细胞的更新十分快,出现基因变异即可导致癌症的发生,尤其是老年群体,结直肠癌的患病率非常高。
而抗性淀粉,能会被肠道微生物发酵,生成丁酸等短链脂肪,能增强肠道细胞免疫力,减少胺类等致癌物的产生和肠黏膜细胞的增生,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而我们日常食用的大米就能产生抗性淀粉。
下面这款辅助抗癌米饭大家可以在家尝试做:
准备工作:大米、发芽糙米、椰子油、高压锅。
发芽糙米:发芽糙米的抗性淀粉含量更高。
具体做法:选择米粒表面光滑、米胚呈淡黄色、米粒饱满无杂质的糙米。清洗时除去上浮的糙米与杂质,用温水充分浸泡5分钟,倒出水,盖上湿屉布保持糙米湿度,2-3天发芽后备用。
椰子油:椰子油中含有近50%的月桂酸,米饭中加入月桂酸,产生的抗性淀粉可多于普通米饭的10倍。
高压锅:高温高压会使米粒中的普通淀粉快速完全伸展开,在冷却过程中转化成更多的抗性淀粉。
烹饪步骤:
1、水煮沸后,加入一汤勺椰子油,加入大米、发芽糙米烹饪;
2、米饭蒸熟后放置在锅中3-5分钟,用筷子打散;
3、晾凉至40℃左右后进食(米饭放凉,每降低10℃,抗性淀粉可增加1倍)。
请改为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5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