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肠息肉切除后,到底多久复查一次最新指南来


大约90%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化而来,因此发现和切除腺瘤性息肉是预防结肠癌的最为重要的手段。

然而,并不是做过一次肠镜、切除掉息肉就可以一生无忧,还需要根据息肉的性质、大小、数目等决定如何复查。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结直肠癌多学会工作组(U.S.Multi-SocietyTaskForceonColorectalCancer)发布了最新更新。

年3月,著名杂志《Gastroenterology》(胃肠病学)发布了美国结直肠癌指南的最新更新。

全文发表在《胃肠病学》年第卷第4期上。

本建议假设的前提是实施了高质量的基线结肠镜检查,其定义是对盲肠的检查全面、肠道准备充分、由腺瘤检出率高的结肠镜医师实施检查以及注意将息肉完全切除。

具体的随访方案简要翻译如下:

1、结肠镜检查结果正常的人或有20个以下<10mm的增生性息肉的患者应在10年内接受监测。

2、有1~2个<10mm的腺瘤的患者应在7~10年内接受结肠镜监测。

3、有3~4个<10mm的腺瘤的患者应在3~5年内接受监测。

4、有5~10个腺瘤、≥10mm的腺瘤,或腺瘤有绒毛成分或高度不典型增生的患者应在3年内接受监测。

5、有10个以上腺瘤的患者应在1年内接受监测,并根据腺瘤负荷、年龄和家族史考虑进行基因检测。

6、如果对≥20mm的腺瘤进行了分块切除,应在6个月内接受结肠镜监测,并在1年后和3年后再次接受检查。

7、有1~2个<10mm的无蒂锯齿状息肉(SSP)的患者应在5~10年内接受结肠镜监测。有3~4个<10mm的SSP或≥10mm的增生性息肉的患者应在3~5年内接受监测。

8、有5~10个SSP、≥10mm的SSP、SSP伴不典型增生或传统锯齿状腺瘤的患者应在3年内接受监测。

评论

此份版指南比前一版更为复杂,但对患者做出了更加详细的划分,这有助于医师提出更为个体化的建议,尤其是对于有小息肉的患者。

一个显著的可喜变更是对于有1~2个<10mm的腺瘤的患者,将监测间隔期延长至7~10年,而不是5~10年;

并且对于有3~4个<10mm的腺瘤患者,将监测间隔期延长至3~5年,而不是3年。

面对指南制定的新间隔期,许多内镜医师很可能倾向于保守的一面,但降低对低危病变的监测密度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了一步,尤其是在实施高质量结肠镜检查的机构。

新的证据表明,在<10mm的腺瘤这一类别内,我们可能可以实现进一步个体化:检测出1~2个很小的(<6mm)腺瘤似乎与新发晚期肿瘤风险显著增加不相关;因此可考虑10年的间隔期。

延伸阅读:我国建议的肠镜复查方案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影响检查视野者;

(2)因各种原因上次未能完成全结肠检查者;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

(5)大于1cm的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者;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者。

同时,如果曾经有结肠息肉病史、家族史的病人,也应该加大复查频度。

单发息肉切除、病理证明是良性的,刚开始每年只需查一次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查一次。

我们把以上内容做了一个表格,您可以参考一下!

文章不错?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595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