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为什么有的人没有任何症状,却发现大肠癌


总是有病人问,消化道肿瘤的早期症状是什么?

作为消化科大夫,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年,做了不计其数的胃肠镜,

大肠癌患者,凡是因为便血等典型症状来做肠镜的,基本上都是中晚期,

早期大肠癌不会便血,也基本上没有其它症状。

好多人问我什么时候做肠镜最合适?

这里要告诫大家,没症状的时候做最有意义!

普通人多久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一般风险人群仅需每10年检查一次结肠镜。一次合格的结肠镜检查是非常准确的,而结直肠癌的生长通常比较缓慢。所以:如果结肠镜检查未发现腺瘤或者癌症,而您也不属于结肠癌高风险人群(见下文),您可能10年内都不需要再次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并去除1-2个低风险腺瘤,您可能5年内都不需要再次检查;如果检查中发现并去除较多、风险较高的腺瘤,您可能需要在5年以内再次检查;极高危的患者可能1-3年内就需要再次检查。结肠镜检查有风险吗?结肠镜检查很安全,但也存在风险。有时可引起:

切除息肉时发生出血;

镇静相关的不良反应;

腹痛;

结肠穿孔。

此外,患有心脏及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在检查前应进行评估。这些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需要配备合适的设备,并在严密监护下进行检查。结肠镜检查的益处通常是大于风险的,您可以与医生充分讨论检查的益处及风险。检查前需要做哪些准备?结肠镜检查前数日,需要限制一些食物及药物的摄入,请提前与医生确认。检查前1天或当天还需要提前数小时停止进食并饮用一定的清水及泻药,这个过程也许会让您感觉不适,但尽可能地按照指引进行准备对于提高检查的准确性非常重要。如果是无痛肠镜,检查期间,医生会使用镇静药物帮助您入睡,这意味着检查后需要有人陪您回家,检查当天不能驾驶、工作,以及做一些重要的决定。通常第二天即可恢复正常的生活工作。什么时候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

1.如果你超过40岁了,有以下高危因素中的一条,需要做肠镜:

1)家里有人有肠癌(一级亲属);

2)自己得过其他癌;

3)曾经有过肠息肉;

4)有以下2个或者以上的:

a)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b)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c)黏液便血;

d)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e)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f)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

2.如果你超过40岁了,虽然没有上面的高危因素,最好也要做。

因为,肠癌大部分是从息肉发展来的,尽早发现是关键;

肠息肉一般都不会有啥不舒服,靠症状很不靠谱;

肠镜是发现肠息肉的最好武器,还能切除大部分。

所以,做肠镜——发现息肉——切除息肉。

某种意义上说,是预防肠癌的最直接的办法了。

总的来说,没有不舒服去做肠镜,是为了发现和消灭肠癌的元凶——息肉。

我们做肠镜真的发现的是癌,还真的晚了。

科室简介

医院内镜中心成立于年,是集消化内镜、呼吸内镜诊断与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诊疗中心。中心拥有目前奥林巴斯最新型电子内镜系统和爱尔博内镜治疗系统。目前开展常规及无痛胃肠镜、气管镜,放大和染色内镜,胶囊内镜。以及消化道、呼吸道内镜下止血术,异物取出术,扩张及支架置入术,肿瘤电凝、电切术,消化道营养管置入术,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经内镜粘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TER),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经皮胃造瘘术(PEG),超声下经支气管镜针吸活检术(EBUS-TBNA),静脉曲张套扎及硬化术(EVL/EVS),消化道肿瘤内镜下标记术,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相关诊疗技术),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肿瘤光动力治疗(PDT)等。近年来,主持或参与省厅级课题6项,获得省厅级科研成果奖5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0余篇;主编消化内镜专著1部。

医院内镜中心医麻护团队

医院内镜中心为每一位爱健康的您保驾护航!

想了解更多

专业科普知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618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