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人饮食多肉少菜,增加瘜肉形成。最近有调查指出肠镜检查者中有超过半数长有息肉,而早期息肉在大肠内无声无息,不过当其长大或变异时,或会出现大便出血、腹泻、腹痛或大便带黏液等临床症状。若息肉未及时切除,便有机会变成大肠癌。不想成为大肠癌高危一族,香港癌症基金会呼吁:健康饮食、留意征状、及早检查,齐齐击退大肠癌!
饮食习惯与大肠癌息息相关,香港癌症基金会医疗顾问、医院副医务总监袁兆灿医生表示:「多肉少菜会增加残余食物留在肠道的时间,增加息肉形成的机会。而若息肉没有及时切除,约10至15年时间便有机会演变成恶性肿瘤。」
袁医生指出,大部分的大肠癌也可以预防,并称除了少部份是因为遗传性及家族群集性,约有85%是由环境因素(如饮食、缺乏运动和肥胖)诱发,市民应多进食高纤维性食物,以维持肠道正常运作,包括每日进食最少2份水果及3份蔬菜,多吃红米、糙米及全麦面包等全谷食物,亦要多运动、不吸烟、保持适当体重、不过量饮酒、少吃红肉和加工食品。医学界建议50岁以上人士,应考虑接受大肠镜检查。
过半数检查者有息肉
袁医生早前分析了近四年结肠镜检查的数据,超过一半检查者的大肠内发现息肉,少数人士更发现已患上大肠癌。「当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息肉生长在大肠右边,即由盲肠至横结肠位置,要用结肠镜检查才可以发现,乙状肠镜检查却不能到达这个位置,就算照超声波也未必能减低患大肠癌风险。」
大肠癌近年曾成为香港最常见癌症第一位,而最新数字显示占所有癌症16.4%*,政府暂时计划最快于本年底为特定年龄组别市民推出大肠癌筛检先导计划。虽然肠癌患者的中位数男女分别为69及71岁,但癌症基金会属下的癌协服务中心的用户组别显示,30至50岁的大肠癌患者有上升趋势。
及早发现 生机再现
大肠癌共有四期,而严格来说还有早期的腺性息肉。袁医生指出早期的大肠癌痊愈率十分高,各期数的治愈率分别为90%、70%、50%及10%。但只有约9%的患者能在第一期确诊*,反映港人未有足够意识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