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關注大腸健康揭秘發病人數最多的癌症


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近年來大腸癌在香港位列發病人數最多的十大癌症之首。讓我們一起關註大腸健康,及早預防大腸癌。

大腸癌的形成大多數的大腸癌由一粒小小的息肉發展而成。息肉通常是良性的,但有些會慢慢發展為癌症。這個發展過程可以歷時十年或以上。大腸癌的形成因素

形成大腸癌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三方面:

1.長時間的不良生活習慣。包括吸煙、酗酒、缺乏運動、食物纖維攝取量不足、進食過量含飽和脂肪的食物、經常食用燒烤食物或加工肉類。

2.本身患有大腸息肉或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3.有家族病史。即近親曾患有大腸癌或遺傳性息肉癥候群。

大腸癌的症狀早期出現血便或無明顯症狀。中期出現大便習慣改變(特別頻密或持續便秘);大便出現粘液(因為腫瘤會產生分泌物);里急後重(大便後仍有便意)。晚期出現腹痛,可以摸到腹部腫塊及淋巴腺腫大。出現這些症狀不一定代表患上大腸癌,但請盡快求診。大腸癌的診斷大腸癌的檢查診斷包括結腸鏡和大便隱血測試。其中結腸鏡檢查分為結腸鏡、軟式乙狀結腸鏡和CT掃描虛擬大腸鏡;大便隱血測試有傳統的愈創木脂測試和新式的免疫化學測試。結腸鏡1.結腸鏡(俗稱大腸鏡)它是目前最重要且普遍的診斷方法。優點:可以看到完整的大腸,兼具檢查和治療,發現息肉可以當場切除。缺點:費用不低,需要前期準備。侵入式檢查,存在一定的檢查風險和漏檢幾率。此檢查需要前期準備,包括:檢查前三天起不要進食高纖維食物(例如水果、蔬菜及瓜類食品)。檢查前一天需按醫生指示服用2-4公升瀉藥。檢查前,醫生會因應病人個別情況,註射適量的鎮靜劑,以減低病人的焦慮及檢查時所引起之不適。

2.軟式乙狀結腸鏡

它是長為60cm的軟管,可用於檢查肛門直腸及大腸左側。

優點:準備簡單,病人可接受灌腸,比較不痛。

缺點:只能看到一半大腸,大致能找到50%的大腸癌。

3.CT掃描虛擬結腸鏡

可用於檢測大腸息肉、腫瘤、潰瘍、結腸外傷口、肝臟癌細胞。

優點:安全、無創、不需要鎮靜劑。

缺點:費用較為昂貴。

此檢查需要前期準備,包括:

檢查前七天起,停止服用任何鐵質補充劑。

檢驗前兩天起,請吃低纖維食物,以不含脂肪、不含渣滓食物為主,只可使用流質食物及飲料,仍可照常服用所有醫生處方的藥物。

檢查前一天起,食用清淡的低纖維食物,服用口服清腸劑清除食物渣滓。

檢查當日需在完成檢查後,方可恢復進食。

大便隱血測試

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篩查技術,具有非侵入性、快速、無痛、安全、簡單的優點。若樣本大便測試出隱血,則表示腸道有出血現象。

1.愈創木脂測試gFOBT

這項測試是使用化學試劑來檢測大便隱血。若大便有血液,血液會令試紙的顏色轉變;由於部分食物或藥物可影響測試結果,所以會建議事前避免進食某些食品(例如:豬紅、紅肉、西藍花和南瓜等)和藥物(如非類固醇抗發炎劑)以提高準確度;

此測試需收集3個大便樣本做檢測;僅能測試到30-50%的大腸癌和10-30%的癌前腺瘤。

2.免疫化學測試FIT

這項測試是使用抗體來檢測大便隱血;

沒有飲食和藥物限制;

每次只需收集1-2個大便樣本;

僅能測試到50-60%的大腸癌和30%左右的癌前腺瘤。

大腸癌的治療大腸癌的治療會綜合考慮患者身體情況和發病情況來制定治療計劃。常用的治療方式包括以下幾項:外科治療

通過外科手術切除癌細胞部位,術後患者可能需要建立臨時或永久的造口來預防腸道阻塞以及促進康復。

化學治療通過抗癌藥物去破壞癌細胞,控制癌細胞的擴散及生長。標靶治療通過特製的藥物來破壞癌細胞而不影響其他的正常細胞。放射治療通過高能量射線來破壞癌細胞。

大腸癌的發病情形是決定治療方式的一大重要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治療方式是外科手術。現在採用的腹腔鏡手術,傷口較小,病人恢復快。

大腸癌的預防

注意健康飲食。減少進食高脂肪食物、多進食高纖維食物。

養成健康排便習慣。

保持每天排便,觀察排便情況。保持恆常運動。

每星期最少做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

避免飲酒吸煙。

定期身體檢查。

建議50歲以上的人士,通過每年進行大便隱血測試或每三年進行糞便DNA來篩查腫瘤。若要檢測息肉,則要選擇結腸鏡檢查、軟式乙狀結腸鏡檢查、CT掃描虛擬大腸鏡。潰瘍性結腸炎簡介

潰瘍性結腸炎在東方人較少見。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19歲已發現患有潰瘍性結腸炎。長年高壓的工作令病情出現反復。

潰瘍性結腸炎主要影響結腸和大腸的粘膜層,病徵與腸胃炎相似。通常會出現腹痛、持續或間歇性腹瀉,以及大便帶血和明顯消瘦等情況。

病情輕微者可以通過吃藥控制炎症。病情嚴重者需服用類固醇藥物。對藥物無效的患者,須進行手術切除整條結腸和直腸。

常見問題解答關於“大腸鏡檢查”

Q1:沒有任何症狀,需要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嗎?需要多久做一次?

答:看家人是否有病史。若有大腸癌病史,可以檢查一下。若家人健康,建議30-40歲檢查。如果第一次做大腸鏡,結果顯示健康或檢查出不會轉化為癌症的良性息肉,建議之後3-5年做一次。如果第一次檢查到冠狀性息肉,建議第二年再檢查關註。

Q2:大便隱血測試,可以代替大腸鏡檢查嗎?

答:腸檢查最準確的是大腸鏡,附帶活檢的程式。

關於“大便異常”

Q1:大便經常帶有泡沫狀,會是腸炎嗎?建議做腸鏡嗎?

答:發現排便異常,盡快看醫生。

Q2:經常便秘會增加患大腸癌的幾率嗎?

答:理論上會增加大腸癌風險。

Q3:有痔瘡,偶爾大便有血,肚子不痛,這種情況要看醫生嗎?

答:有出血的症狀,建議求醫檢查出血原因。

Q4:便血就是大腸癌嗎?

答:排便出血是大腸癌及痔瘡的共同症狀,透過觀察便血顏色,大致可分辨兩者不同。通常大腸癌造成的排便出血顏色偏暗紅,痔瘡造成的便血顏色較鮮紅。當發現便血,應盡快就醫檢查。

關於“大腸癌”

Q1:八十多歲的老人家得了大腸癌,建議做手術嗎?

答:大腸癌手術和年齡沒關系,主要看老人的身體狀況。如果身體健康,也是可以做手術。如果不做手術,腫瘤會長大然後堵住腸道,給患者帶來痛苦。

Q2:腸炎有機會導致大腸癌嗎?

答:腸炎長期發炎,會加大患癌機會。

Q3:什麼是腸梗塞?和大腸癌有什麼分別?

答:腸梗塞是指腸道通過有障礙。腸梗塞分為良性和惡性,其他周邊的疾病也引發腸梗塞。腸癌只是造成腸梗塞的其中一個原因。

Q4:痔瘡跟大腸癌有關系嗎?

答:痔瘡是靜脈曲張問題,不會轉換為癌症。

mkt

holisticwealth.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674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