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约君说
上周,日本著名作曲家、音乐制作人坂本龙一在微博上公开了自己确诊直肠癌的消息,目前他已顺利完成手术,正在接受后续治疗。
(电影《坂本龙一:终曲》剧照)
现年69岁的坂本龙一,曾参与《圣诞快乐,劳伦斯先生》《荒野猎人》等多部电影的配乐制作或监制,他为《末代皇帝》一片所创作的音乐还斩获了第六十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
据悉,这已经是六年间坂本龙一第2次罹患癌症。他在年就曾确诊咽喉癌,病情已逐步缓解,并回归了正常生活,却不幸再次确诊癌症。
(坂本龙一微博发布的声明)
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癌症,我们常称为结直肠癌,其发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尽管早中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效果在肿瘤里面算是比较好的,但仍有不少患者在确诊时已是晚期,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5年生存率很低,这其中还不乏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面对结直肠癌,真的束手无策?
其实有迹可循,还有办法提早揪出!
结直肠癌主要跟这些因素有关
医院院长、胃肠外科专家曹杰介绍,结直肠癌的发生跟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三高饮食习惯是诱发结直肠癌的重要因素。此外,肠癌也有一定遗传性倾向。
还值得一提的是,肠道息肉是导致结直肠癌的直接因素。曹杰介绍,在统计该院肠镜总例数时发现,约有15%~20%的人有不同程度的息肉。约85%~90%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转变过来的,这个时间大约是5~15年。
他建议,发现息肉后,必须积极处理,之后还要遵医嘱定期复查,一般前三年每年复查一次,三年以后可以每两年复查一次,六年以后则可以五年复查一次,不让它有机会转变成癌。
排便规律突然改变要警惕
早发现早诊断对结直肠癌有多重要?
早发现跟晚发现,预后完全不同!
曹杰介绍,晚期结直肠癌,5年生存率大概只有5.7%左右,非常低,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大于95%。有一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如果大便长期带血,很多人以为是痔疮,此时千万不要掉以轻心,一定要做肠镜排查。
如何区别痔疮和肠癌的便血?
痔疮便血颜色往往是鲜红色,血液多数是在大便排出后滴下。
而大肠癌便血的颜色较暗,多是混在大便里面;到肠癌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性状的改变,每天数次大便,伴黏液、血便、肛门下坠感。
医院胃肠肛门外科主任医师练磊也指出,希望有更多的癌症患者可以重视疾病的早期信号,不要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
他强调,出现血便、粘液便、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便不尽感、肛门痛等这些疑似症状,若出现1~2项,医院进行直肠指诊和粪便潜血检查。若出现2项以上症状或症状持续时间较长,医院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
这几类人群应尽早筛查结肠癌
除了大便长期带血,还有一些症状也需警惕。以下7种高危人群应尽早筛查:
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的人群,即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①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②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③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④腹部固定部位疼痛;
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大肠腺瘤性息肉治疗后的人群;
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也应做一次肠镜了解肠道情况。
需要提醒的是,有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应特别警惕。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医院胃肠外科主任医师杨景哥介绍,临床研究表明,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其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所以这部分人群从35岁开始就要做肠镜,最好每年做一次。
不少人对做肠镜有一定恐惧,其实,做肠镜的痛苦是可以忍受的,实在怕痛可以选择无痛肠镜(局麻或全麻),不过,超过一定年龄的老人,或者基础疾病比较多的人、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血液病的病人等,做全麻时必须要经过麻醉科医生评估。
预防结直肠癌做到这16字
虽然基因原因我们无法改变(但可以提早发现),但结直肠癌的后天诱因,我们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习惯来克服,大大降低发生机会。
对此,要做到“规律生活,健康饮食,定期体检,经常运动”。
具体来说,就是一定要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劳逸结合。饮食均衡,日常生活中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和蔬菜等,尽量少吃三高食品,还要避免抽烟喝酒。
要保持大便通畅,不强忍大便,不久蹲厕所,不便时分心,大便在直肠里存留太长时间,肠道会吸收一些毒素,甚至对肠黏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所以大便一定要有规律,上厕所时不要拿着手机。最后,还要保持心情愉悦及情绪稳定,经常运动。
整合自广州日报、老人报
编辑/李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7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