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创始人HenryCohen博士提出,5月29日,成为“世界肠道健康日”。至今已经走过42个年头,今年的主题是“肠道微生物,全球视角”。
泛生子有幸邀医院陈功教授,南京医院顾艳宏教授,医院卢进教医院宁宁教授讲解肠道肿瘤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肠道微生物?是否会影响肠癌的发生?
卢进教授
电子科技大医院
医院
腹部肿瘤科主任
肠道微生物是指肠道中存在的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肠道不仅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在维持人体正常免疫防御功能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肠道为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这些微生物具有代谢功能[1],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息息相关。
有研究表明,评估粪便样本中的遗传改变或能准确反映肠道微生物的状况,可能有望帮助人类诊断多种疾病。来自大阪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肠道中特殊微生物组有机体水平的增加或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相关,比如粘膜内癌和息肉样腺瘤[2]。
另外一项由来自荷兰,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做出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肠杆菌释放的毒素会导致肠道内膜细胞发生“独特”的DNA损伤模式。这一结果首次显示出细菌毒素与驱动癌症发展的遗传变化之间的直接联系,这可能会导致肠癌的发生。
最近,来自法国一项研究证明,肠道菌群失衡会促进肠癌的发生[3]。作者发现,将结肠癌患者的粪便菌群移植到小鼠中会引起恶性肿瘤的发展和表观遗传学的变化,散发性结直肠癌患者的微生物群会通过少数基因的高度甲基化而诱发动物产生癌前病变[4]。由此可见肠道微生物和肠癌的发生是密不可分的。
肠癌的流行病学,普通人群如何进行筛查管理?
宁宁教授
医院
大外科副主任
说起肠癌,根据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年肠癌的粗发病人率为28.20/10万,居第四位,死亡人率是13.61/10万,居第五位,严重危害着国民的健康。
结直肠癌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地域性,东部地区发病最高33.88/10万,中部最低,发病率在24.79/10万,西部居中,发病率是24.78/10万[5]。从年龄分布上看,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上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50岁以后开始快速升高,美国ACP指南推荐临床医生把50~75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年龄段[6]。
结合我国国情和流行病学资料,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推荐筛查模式为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推荐筛查对象:(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做年龄限制[7]。
结直肠癌综合征有哪些?如何进行遗传咨询?
顾艳宏教授
南京医院
肿瘤科副主任
肿瘤学系副主任
宁宁教授所说的筛查主要是针对普通人群,而对于遗传性结直肠癌的筛查管理,则需要根据家族史来评估。结直肠癌综合征分为息肉综合征和非息肉综合征。息肉综合征主要包含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幼年性息肉综合征(JPS),MYH相关息肉病(MAP)和Peutz-Jeghers综合征(PJS),非息肉综合征主要是林奇综合征(LS)。
一旦明确是遗传性性结直肠癌,直系亲属建议要做遗传筛查,并且患者及家属最好去遗传门诊进行遗传咨询。肿瘤的遗传咨询是遗传咨询专业人员对患者及其亲属的遗传风险进行评估、解释和讨论患病风险的过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不仅涉及判断咨询者的患病风险,而且还需要根据咨询对象的宗教信仰、教育背景、心理承受力及其对患病风险总体观念的理解做出不同的应对。遗传咨询是改善遗传性肿瘤诊治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8]。
医院目前已开展遗传门诊,欢迎有咨询需求的患者前来就诊。在遗传筛查中,NGS能一次性检测多个候选基因,明显提高了检测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遗传性肿瘤的诊断率。目前国内提供遗传性肿瘤胚系突变检测的第三方机构较多且参差不齐,我们建议在选择检测机构时仔细查看相应的资质,以确保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7]。
一旦怀疑患肠癌怎么办?如何进行精准治疗?
陈功教授
医院
结直肠科副主任
经过健康管理和体检筛查,疑是肠医院就诊并进行常规检查。目前临床上常用全结直肠镜检查和活检、肛门指诊作为肠癌诊断的方法,一旦确诊,还需要进行胸腹盆增强CT、MRI检查来明确分期。然后再针对肿瘤的位置及分期状况进行相应治疗。
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主要包括外科治疗、内科治疗及放射治疗,这三种手段对结直肠癌疾的治疗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发生远处转移的I~III期结直肠癌,主要治疗手段是手术;未出现淋巴结转移的I期患者90%能通过手术能达到治愈目标,而不需要进行化疗;对于Ⅱ期的患者,在当前精准治疗的时代,需根据临床病理高危因素和分子突变状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如《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推荐MMR/MSI检测,在林奇综合征的筛查、预后分层和疗效预测等方面都有明确指导意义。如果Ⅱ期患者存在MMR蛋白缺失或MSI-H(高度微卫星不稳定)的情况,提示可能预后较好,且无法从单药5-FU的辅助化疗中获益。对于局部进展期(II、III期)的直肠癌,一般还需要行术前新辅助同步放化疗。而伴有高危因素的MSS型II期患者和所有的III期患者则需要术后辅助化疗。IV期患者的主要治疗手段是内科系统治疗,包括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指南建议对所有新确诊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IV期)进行RAS、BRAF、MSI的检测,未来可能还会增加HER2等更多的基因检测,以适应结直肠癌整体的精准诊治需求及预后指导[9]。RAS突变型的患者不能从西妥昔单抗中获益[10],并且是肠癌预后较差的独立预测因素[11]!而BRAFVE突变的患者预后较差[12]。但对于这部分患者,随着新药的获批,已经步入了EGFR单抗+BRAF抑制剂+MEK抑制剂的三靶向治疗时代!
就目前而言,尽管以RAS突变状态为指导的EGFR靶向治疗仍然是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生物标志物分层治疗基础,随着NGS检测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基于“异病同治“原则的少见及罕见靶点的检出,使得治疗选择项正在增加,意味着结直肠癌的精准诊疗将会惠及更多患者[13]。
NatRevClinOncol.Jan;17(1):11-32
专家介绍
医院
结直肠科副主任
陈功教授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CSCO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CSCO结直肠癌指南专家组秘书、执笔人
亚洲临床肿瘤学联盟(FACO)副秘书长
CSCO肿瘤微创外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
医院学会肿瘤MDT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国际肝胆胰协会转移性肝癌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南京医院
肿瘤科副主任
肿瘤学系副主任
顾艳宏教授
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MDT青委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免疫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内科专委会副秘书长
电子科技大医院
医院
腹部肿瘤科主任
卢进教授
电子科技大医院
医院腹部肿瘤内科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胆道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医师协会肿瘤分会副会长
医院协会整合医疗专家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抗癌协会化学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四川省中医药信息协会常务理事
医院
大外科副主任
宁宁教授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肿瘤外科学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甲状腺疾病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结直肠肿瘤专业委员会器官功能保护专业委员会委员
(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泛生子一次性通过CLIA和CAP认证。目前已推出了针对消化道肿瘤的胃肠精选基因检测,OncoPanScan?,涉及靶向用药检测,免疫治疗用药检测、肿瘤复发监控和肿瘤遗传检测,为患者做到“精准一站式NGS检测”。
参考文献(滑动)
[1]Sender,R,S.Fuchs,andR.Milo,AreWeReallyVastlyOutnumberedRevisitingtheRatioofBacterialtoHostCellsinHumans.Cell,.(3):p.-
[2]ShinichiYachida,SayakaMizutani,HirotsuguShiroma,etal.Metagenomicandmetabolomicanalysesrevealdistinctstage-specificphenotypesofthegutmicrobiotaincolorectalcancer.NatureMedicine,;25(6):
[3]Pleguezuelos-ManzanoC.,PuschhofJ.etal.Amutationalsignatureinhumancolorectalcancerinducedbygenotoxicpks+E.coli.Nature,
[4]IradjSobhani,EmmaBergsten,SéverineCouffin,AurélienAmiot,BibaNebbad,CarolineBarau,Nicolade’Angelis,SylvieRabot,FlorenceCanoui-Poitrine,DenisMestivier,ThierryPédron,KhashayarshaKhazaie,PhilippeJ.Sansonetti.Colorectalcancer-associatedmicrobiotacontributestooncogenicepigeneticsignatures.PNAS,;
[5]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中华肿瘤杂志,年第41卷第1期
[6]AnnalsofInternalMedicine.Vol.No.9.5November647
[7]中华医学杂志,年10月15日第99卷第38期
[8]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遗传学组,遗传性结直肠癌临床诊治和家系管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肿瘤杂志年1月第40卷第1期
[9]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
[10]M.J.Sorich,ExtendedRASmutationsandanti-EGFRmonoclonalantibodysurvivalbenefitinmetastaticcolorectalcancer:ameta-analysisof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s,AnnalsofOncologyAdvance,August12,
[11]KunHu1,WenweiHuet.USCAPAbstracts
[12]JClinOncol.Aug10;35(23):–
[13]SveenA,KopetzS,LotheRA;Biomarker-guidedtherapyforcolorectalcancer:strengthin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7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