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哪里治疗 http://pf.39.net/bdfyy/年8月,美国漫威电影“黑豹”的扮演者查德维克·博斯曼因患结肠癌去世,终年43岁。据悉,查德维克在年诊断出患三期结肠癌。在过去的4年间,他一直与病魔搏斗,但病情最终还是恶化了。
结直肠癌,被人们统称为大肠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年中国癌症统计报告显示:在全部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发病率位居第三、死亡率位居第五。其中,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城市远高于农村,多数病人在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
虽然患病人数逐渐增长,大多确诊时已属于中晚期,但很大一部分大肠癌其实是可以预防的。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指出,根据广州、上海、天津、北京对全市50岁以上及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筛查结果显示,通过早期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死亡率。
比如通过肠镜尽早发现和切除大肠息肉,能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风险。
大肠息肉,大肠癌预警信号
大肠息肉,是在大肠黏膜上长出来的“肉疙瘩”,它们突出于肠腔,大小从直径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这些息肉种类多样,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也各不相同,比如占比较小的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等,一般不会发展为大肠癌。占比较大的是腺瘤性息肉,癌变的机会还非常大,随着年纪增长,癌变概率也在逐渐升高。
有统计显示,80%的大肠癌都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因此,可以说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的预警信号。
如果祖父、父亲、兄弟等亲属接连患上大肠癌,那么要高度怀疑是否“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这类患者可能从十几岁开始,肠道里就开始长息肉,随着年纪增长,息肉数量越来越多,癌变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需要尽早治疗。
多数大肠息肉潜伏之时,可能没有任何症状。如果息肉比较大,可能会导致偶尔腹痛、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黏液或黏液血便。由于症状比较轻微而且不够典型,常常被人们误以为只是肠胃问题或痔疮。等到出现黏液血便、腹痛、腹中有包块甚至肠梗阻等症状时,息肉可能已经癌变甚至发展到晚期了。
《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给出建议:推荐40~74岁一般人群作为筛查对象,同时城市人群作为优先筛查对象。
无论男女,40岁都应该做人生第一次肠镜检查。
如果出现原因不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建议做进一步检查,如大便潜血检查、肛门指检或肠镜检查等。
如果有大肠癌家族史者,即使没有症状,医院检查,遵医嘱定期复查。
大肠息肉,肠镜能检又能治
值得庆幸的是,大肠息肉发展到大肠癌这个过程一般需要经过10~15年的时间,在这期间发现并切除了腺瘤性息肉,就能最大限度地阻止大肠癌的发生。大肠息肉症状虽然隐蔽,但是要诊断也不难,如今成熟的肠镜技术能让它无处遁形。
肠镜检查怎么做?步骤很简单——
病人清肠之后,侧躺在检查床上。医生将肠镜末端带有摄像头的细长管子从肛门进入肠道,大肠内是否有息肉就一览无遗了,全程只需十来分钟。很多人会担心检查过程很痛苦,医院开展的无痛肠镜能在麻醉状态下进行,可以大大减轻不适感觉。
肠镜检查还有一个优势之处,就是如果发现肠道内有少量小息肉,而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没有癌变时,可以同时将其切除,把大肠癌扼杀于萌芽之际。患者稍作休息就可下床,无需住院。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的肠道里往往密密麻麻地长着成百上千颗息肉,在内镜下一颗一颗剔除不太实际,通常需要进行全大肠切除。
要注意的是,即使将大肠息肉“铲除”了,也不表示可以高枕无忧。如果继续不良的生活作息和饮食习惯,息肉还会卷土重来。因此,手术后也要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知多点:肠镜复查频率
一般来说,单发性腺瘤性息肉切除后,1年复查一次。如果结果是“阴性”,即没有发现新的息肉,可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
若腺瘤性息肉的数量不止1个或息肉直径大于2厘米,且伴有不典型性增生,则要求3~6个月复查一次,如果结果是“阴性”,就改为1年后再复查一次。如果两次复查结果都是“阴性”,可每3年复查一次。
要注意的是,即使复查结果持续为阴性,出于保险起见,监测时间也不得少于15年。
本文:中广核健康管家《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联合推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74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