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4日星期三,医院肛肠科健康教育活动第七期如期举行。本期健康教育活动由杨碧英主治医师为大家讲解的大肠的相关知识,重点介绍了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同时解答了很多老百姓关于肠镜及肠道疾病的疑问。归纳为以下6个健康知识点。
第一个健康知识点:人体肠道是由哪几部分的组成的?
第二个健康知识点:怎样应对直肠癌多发现象?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排名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第3位,死亡率排第5位,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饮食、生活习惯、环境、心理、遗传等因素。绝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大肠息肉发展而来,而及时发现大肠息肉的有效手段就是定期行肠镜检查,只要定期行肠镜检查,就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所以大肠癌是可防可控的。
第三个健康知识点:哪些人群需要做肠镜检查呢?
请如下人群请高度注意:
1.长期便秘、腹泻、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腹痛、便血、不明原因消瘦、有大肠癌家族史。每1-2年检查一次。
2.40岁以上的健康人群,应行肠镜检查。每1-2年检查一次。
第四个健康知识点:电子结肠镜和电子乙状结肠镜有什么区别呢?
1.电子结肠镜:检查整个大肠,检查等待时间长,需提前预约,需做肠道准备,例如检查前需口服泻药(约ml)。大部分人群不能忍受肠镜进入太深,必须在麻醉下做肠镜,此时必须完善心电图并进行麻醉评估方能行全结肠镜检查。
2.电子乙状结肠镜:镜下直视左半结肠情况(80%以上肠道疾病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段,电子乙状结肠镜检查能初步筛查大部分肠道病变),检查等待时间短,肠道准备简单,不需要喝泻药,不需预约,仅需完成洗肠或清洁灌肠即可。
3.做肠镜检查是种什么体验?
肠镜检查一般采取左侧卧位,由医生和护士配合完成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会有轻微腹痛的感觉,这是到了我们肠道弯曲的地方。而检查过程中会有一定程度的腹胀、强烈的排便感,甚至不自主的肛门排气,这是因为我们的肠道本身就像一个瘪了的气球,这种状态下肠镜是不能进入肠腔完成检查的,所以会不断往肠腔里充气,这个过程会让我们觉得明显的腹胀,“肚子鼓包”等,但一般坚持几分钟检查就可以结束,退出肠镜前检查医生会抽气以减轻腹胀等不适。检查时张口呼吸,腹部尽量放松可明显缓解腹部胀痛感。所以整个检查过程绝大多数人都是可以轻松完成的,但如果腹痛、腹胀明显或有其它明显不适,可以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必要时停止进一步检查。
第五个健康知识点:哪些肠息肉最容易癌变?
1.腺瘤性息肉(最容易癌变)
2.增生性息肉(不容易癌变,但不代表没有)
3.炎性息肉(不容易癌变,但不代表没有)
4.错构瘤息肉(儿童多见)
临床上常将肠息肉分为低危险组和高危险组:
低危险组: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管状腺瘤),伴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
高危险组:多个腺瘤、腺瘤直径>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
肠息肉发展成癌症的过程是这样的:
第六个健康知识点:发现肠息肉后怎么办?
为了有效防止大肠息肉癌变,发现肠息肉后的最佳的处理方式就是------手术。手术方式根据息肉大小、类型、部位等来决定。
那么,做了肠息肉手术以后,是否就可以高枕无忧,终身不复发了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们仍然需要定期复查肠镜。
1.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1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
2.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8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