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华领体检8大ldquo癌前病变rd


不少人奇怪,为了防癌,我们均衡饮食,加强锻炼,戒烟少酒等~

但每一天,都会有生活方式很健康的人被诊断癌症,有的甚至年纪很轻,怎么癌症说得就得了?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什么是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比如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但只要不伴随异型增生就不叫癌前病变,还是是良性的。

癌前疾病就是一个坏学生,不好好管教会犯罪;

癌前病变就是开始小偷小摸,够着进拘留所了;

癌,就是彻底变坏了。

不过不需要过度担心,因为从癌前病变阶段发展到癌症,一般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常见8种癌前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胃癌发展有一个大致的过程: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能属于癌前病变或癌前状态,癌变的风险相对增高,会出现上腹痛、腹胀、腹部不适、食欲不振等。慢性萎缩性胃炎通过胃镜及黏膜活检可以确诊,建议每年进行一次体检。

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炎反复发生,胃粘膜反复受损又修复,结果胃里长出了本该在肠道才有的细胞,出现了“肠上皮化生”。“肠上皮化生”被认为是癌前病变,处理不好,就是胃癌早期。

干预方法

1.检查:推荐定期检查,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同时还要检测幽门螺杆菌,视情况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2.戒烟酒:尽量戒掉烟酒,喝酒吸烟和萎缩性胃炎的严重程度正相关。

3.规律饮食:要减少吃腌制的食品,饮食规律,不暴饮暴食。

交界痣(黑色素瘤)

交界痣多长在手掌、足跖、外阴部等易摩擦部位,与其他痣相比癌变可能性高。

一旦发现痣的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颜色深浅不一,出现晕开或者体积慢慢增大,皮肤出现轻微隆起或变厚时,就要及时就诊。

干预方法

1.激光祛痣和化学剥脱的方法刺激性较大,不推荐大的交界痣这样处理。

2.生活中尽量避免摩擦,对于有危险信号的交界痣,及时看医生,最好采用手术切除加病理检查。

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干预方法

1.检查:50岁以上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2.膳食纤维:以往证据显示膳食纤维可降低结直肠癌风险,而这项报告则进一步补充,报告每天摄入90克全谷物可将结直肠癌风险降低17%。

全谷物:AICR/WCRF的研究首次将全谷物和结直肠癌独立地联系起来,全谷物的摄入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

3.运动:多运动可以降低结肠癌风险(但无证据表明可降低直肠癌风险)。

4.其他:鱼类、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橘子、草莓和菠菜等)、多种维生素、钙剂、阿司匹林、乳制品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肺结节(肺癌)

中国目前是肺癌第一大国。而肺结节中的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符合以下条件的人,建议每年做一次低剂量CT扫描:

●年龄在55-77岁之间

●没有任何肺癌的迹象或症状

●至少有30年吸烟史

●在过去15年内戒烟

●医生书面医嘱

干预方法

1.检查:根据结节大小定期随访,低风险的人发现小结节,则需要每年进行一次CT扫描,持续两年。但高风险的人需要做三次CT扫描,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

2.戒烟:吸烟者肺癌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10倍,而戒烟可明显降低肺癌发生率。

乳腺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乳腺癌发展要经过: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乳腺非典型增生可能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干预方法

1.检查: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2.不乱用雌激素保健品:乱用雌激素类产品能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甚至发生癌变。

3.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高脂及油炸食品,控制脂肪的摄取,避免肥胖;保持好心情,避免机体内分泌紊乱;每天适当运动是预防乳腺癌发生的重要因素。

肝硬化(肝癌)

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

干预方法

1.检查:有肝炎病史、肝癌家族史、5-8年酗酒史、肝硬化史的人群,最好每3-6个月查一次甲胎蛋白,每半年做一次B超,以便早发现早治疗。即使不是高危人群,也建议每年体检时增加一项AFP,以便及时发现肝癌。

2.积极治疗: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化(宫颈癌)

宫颈上皮内瘤变是一组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常发生于25~35岁女性。

它可以分为高危级与低危级两个级别,其中高危级别病变是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它反映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连续过程,可是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结局:一是病变自然消退,或维持原状;二是病变具有癌变潜能,可能发展为浸润癌。

其中感染的途径除了与性活跃、HPV感染、吸烟、性生活过早、性传播疾病、口服避孕药和免疫抑制等相关外,研究也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干预方法

1.检查:有性生活的女性,每年应做一次TCT及HPV检测。如有异常,则需要进行阴道镜检查或活检。

2.积极治疗炎症:积极治疗慢性宫颈炎及宫颈癌前病变,要注意卫生。

3.接种HPV疫苗:条件允许下可接种宫颈癌疫苗,预防宫颈癌发生。

黏膜白斑(癌症)

黏膜白斑是一种上皮异常增生的癌前损害特征,常见的有口腔、食管、阴茎、外阴和宫颈处的白斑等。发现异常的黏膜白斑,医院及时检查。

干预方法

如果发现异常的黏膜白斑,不要拖延,医院及时检查。

疾病从良性发展到癌前状态

再演化成癌变

有相当长的一段距离

所以大家还是要重视定期检查

一旦发现也要足够重视

积极治疗和调整生活方式

推荐服务

点我预约体检

点我购买套餐

好消息01招募体验官

长沙华领体检长期招募免费体检体验官!

年龄要求:55周岁以上

详情可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874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