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速之客“小布”的到来,忙坏了深圳人。
采写
南都周刊记者陈铭摄影
黄永强(除署名外)编辑
杨文瑾远远望去,在蔚蓝的大海上,它的身段像一座小山,随着波浪起伏。它嘴巴张开时,像一个火山口,活生生的鲸盆大口。捕食时,它会张开大嘴几乎垂直浮出海面,像一个漏斗,把海水和鱼群、小虾都吞到嘴里,然后用嘴里的鲸须把海水喷出去,顿时,海面上喷射出一道道水柱。它没有牙齿,全靠吞食,每天要吃掉一百多斤鱼。最近,在深圳大鹏半岛海域,它安下了家,每天快乐地游弋在这片海域,捕食小鱼小虾。没有人知道,它从哪里来,是否与鲸群失散而误闯此处。也没人知道,它何时会离开。它是一头鲸鱼,一头刚成年的布氏鲸。因此,深圳人给身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它,取了一个亲切可爱的名字“小布”。一晃,小布来深圳一个多月了,它的到来,牵动了一整座城。一座城的人,都知道它的大名,不少人驱车两三个小时,只为远观一眼。但更多的人,没有那么幸运,即便久等也未能一睹其真容,只能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云吸鲸”。一时,小布成了网红。因它的到来,一些变化,改变,正在大鹏半岛悄悄地发生。
科普揭秘“小布”的前世今生。(视频来源:南方都市报)
“鲸”现发现鲸鱼,纯属意外。6月29日早晨5点多,大鹏新区葵涌办事处土洋社区有市民反映,疑似鲸鱼出现在大鹏湾海域,还有渔民拍到了鲸鱼浮现大鹏湾沙鱼涌海面的视频。6月30日上午8点和10:30,7月1日中午12:30,市民多次发现鲸鱼活动的身影。很快,前去现场观测的海洋专家确定该鲸为多年未见的布氏鲸,它可能是尾随鱼群而至沙鱼涌海域。时隔16年布氏鲸再现这片海域,堪称惊喜,稀客造访!大鹏湾上一次发现布氏鲸是在年,当时曾有一头布氏鲸在香港沙头角海域搁浅。一头健康的布氏鲸惊现深圳海域的消息,一天之间,通过网络传遍了全国。无人机清楚地拍摄到了小布的活动影像。体长约8米的它不时露出水面,张嘴摆尾,周边鸥鸟环绕,纷纷抢食它嘴里、背上的漏网小鱼,鲸鱼与鸥鸟共舞,一片其乐融融的自然景象。作为大自然的信使,小布的到来是深圳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的最好说明。一时,意欲一睹为快的市民纷沓而来,站在海滩,拿着望远镜、照相机,耐心等候。平先生在官湖海边开了家客栈,客栈正对着布氏鲸每天出没的沙鱼涌东纵北撤纪念亭海域,所以,他得以“近海楼台先观鲸”。“有阵子,差不多每天都能看到它,有时候它距离沙滩很近,看得比较清楚,有时候比较远,当它浮出水面时只能看到一个黑乎乎的影子。”在他看来,起初看到小布,非常惊喜,现在看得多了,已经把它当作是身边的一个朋友。“鲸”喜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今年联合发布的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布氏鲸为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小布的出现,带给深圳人惊喜。作为深圳人的贵宾“小布”,逗留大鹏湾海域一个多月以来,受到了多方的重重守护和精心呵护。大鹏新区第一时间发出温馨提示,建议大家不要前来,惊扰到“小布”。据专家介绍,布氏鲸胆子较小,如果水面上有大量船活动的话,会导致布氏鲸不敢潜出水面,而鲸是哺乳动物,长时间不出水面呼吸的话会导致窒息,因此希望人们不要过度打扰。7月31日,一场关于小布的讲座在坪山图书馆举行,主持人为深圳知名自然生态记录者南兆旭老师。主讲人,大鹏半岛海洋图书馆馆长、海洋作家白小刺白小刺带来了主题为《自然博物在深圳—由鲸鱼小布的到来谈起》,他三问小布: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来干什么?白小刺分析,小布极有可能是从广西涠洲岛游过来的,但也不排除是从香港海域外围游过来的,甚至有可能是与鲸群走失的一头孤鲸。根据目前观察到的情况,它每天就在这片海域活动,其游速相当于我们骑自行车的速度。“随着鱼群的消失,小布肯定会离开深圳,但明年,它还来不来?”白小刺问道。目前看来,小布还是挺幸运的,但也面临一定的危险。白小刺说,通过无人机拍摄观察,发现小布的背鳍有一道伤口,应该是剐蹭的,但不是很严重。但更加致命的是海洋垃圾造成的潜在威胁,海里漂流的塑料瓶、塑料薄膜,如果被它吞到肚子里,对它的肠胃是非常大的考验,因为这些海洋垃圾无法被消化。前不久,一只绿海龟因龟壳患病搁浅在距离大鹏湾不算远的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海滩,随后被送往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救助基地进行治疗。绿海龟背甲开裂、伤势较重。8月2日,绿海龟已经开始进食,但在排泄物中,救助人员发现了没有被消化的塑料制品。小布为何出现在大鹏湾?小布的到来,忙坏了深圳人。闻讯而来的还有多个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曾任中华白海豚保护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海洋哺乳动物谱系地理学、种群遗传和种群生态学,以及鲸豚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林文治,于7月2日清晨4点多赶到深圳后,立即出海对布氏鲸进行了近距离观察。他发现,小布目前捕食行为规律,呼吸有力,可以确定这是一头健康的布氏鲸,因搁浅风险较小,暂时不需要驱赶。他建议,这是少见的布氏鲸近岸活动,科研机会难得,可采用吸附性的标识工具,记录布氏鲸的行为和活动轨迹。布氏鲸为什么会出现在大鹏湾?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陈炳耀表示,根据此前已有记录,在香港外海曾有布氏鲸群体活动,目前暂未确定小布是否是香港布氏鲸群体因追逐鱼群而落单进入大鹏湾的。经观测,这是一条小型布氏鲸,体长8米左右,倾向于是亚成体。这头布氏鲸与北部湾布氏鲸定期性活动不同,应是偶然性行为,可能与盐田港航道停航有关。获悉深圳出现一头布氏鲸的第二天,陈教授带着两名研究生第一时间赶到深圳,在大鹏驻扎下来,租了船只,每天出海观测观察,记录数据。陈炳耀在鲸豚科研调查船上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南都周刊记者贺达源摄)此前,担任北部湾鲸豚研究和保护中心副主任的他,只在广西北海看到过布氏鲸,“出现在深圳,实属罕见,具有相当高的研究价值”。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翟生强看来,布氏鲸出现在大鹏湾是正常的生物现象,体现了食物导向,应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这头布氏鲸的干扰。贴附信标,抓住宝贵的科研机会7月3日上午,科研工作人员用特制的长杆慢慢地靠近布氏鲸,等待它出水的那一刻,把信标贴在布氏鲸的背上。此次是国内成功为鲸类贴附信标,并成功回收信号。“这种信标对于鲸类动物来说,就像我们在人身上贴了一张纸或一块胶布一样。信标大约2小时会自动脱落,浮在海面上。科研人员收集回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海洋环境保护高级工程师廖宝林介绍,信标可记录到布氏鲸在水下的轨迹,它的速度和加速度,并收集声音,为后续科研提供数据支撑。对小布的关心,当地政府不遗余力,借助小布造访做客的契机,顺势展开了一场海洋科普宣传以及保护运动。7月2日,大鹏新区召集多部门召开研究鲸豚保护有关工作专题座谈会,并成立大鹏新区鲸豚保护联动工作组,公布了科研团队对于“小布”的初步分析结果。这也是国内首次报告野外大型鲸类潜水及捕食等行为数据。发现布氏鲸后,大鹏新区在各种平台发出呼吁,希望市民及船员不要靠近,不要围观,不要投喂,来往船只尽量避开绕行。大鹏湾航道密集,速度较快的快艇等小型船只,更易对布氏鲸造成伤害,因此加强了对海上船只的管理。大鹏渔政大队告知渔船渔民注意避让,不要靠近,不要围观,并组织执法船艇到达现场维护秩序,劝返围观船只。一个多月以来,大鹏新区生态环保部门持续加强对大鹏湾布氏鲸出没海域的余个入海排口和69公里海岸线的巡查,对入海排口水质持续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水质优良。由于大鹏湾海域有一部分在香港,布氏鲸的出现也引起了香港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ks/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