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息肉其实就是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
它们没有一个相同,有的长得像蘑菇,有的像桑葚,有的则像小山包;数量上可从一个至数个不等,甚至整条肠子都是,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是“多发性息肉”。
一般来说,以下这些人群容易高发!
高热量饮食者;
患有代谢综合征者;
吸烟、饮酒人群;
50岁以上人群;
结直肠癌家族史者。
其实,肠息肉的大部分患者几乎没有任何表现,小部分患者会出现腹痛、脱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全身症状。
但总体来说,症状都不明显。最好的判断方式就是去做肠镜检查!
肠镜——发现肠道疾病的金标准!
肠镜检查就是通过肛门插入一根软管,通过软管前端的“摄像头”查看整个大肠的技术。通常肠镜内部还有可以放置操作器械的通道,从而能够在肠镜下钳取组织做病理检查,甚至进行切除病变等操作。肠镜是发现肠道疾病的金标准。
01肠息肉一定会癌变吗
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
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息肉癌变概率小,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最新的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0年。具体癌变时间也与每个人息肉的大小、形态和病理类型有关。
02肠息肉需要切吗
越早切除越好!
Q:既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医生为什么还是建议我必须切除?
A:癌变率低≠不会癌变!
一般来说,息肉的数量越多、息肉越大,癌变率就越高!有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肠癌来源于结肠腺瘤。因此,息肉在体内就像个定时炸弹,随着时间的增加,爆炸的机率就越大!
所以,一旦发现息肉,应立即切除活检,并明确息肉的病理性质。
03
术后如何复查
息肉切除后必须要复查!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大肠息肉切除术后,刚开始每年复查一次,连续2~3检查无复发,可改为3年复查一次;
多个大肠息肉切除术后,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腺瘤性息肉切除术后,6个月~1年复查一次;
腺瘤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一次,若无异常改为6个月~1年复查一次
另外,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3~6个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未能对全部结肠进行检查;
(3)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时;
(4)采用分片切除息肉时;
(5)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6)息肉已局部癌变但大小没有超多黏膜下层时;
(7)息肉大小超过黏膜下层而不愿手术切除时。
04如何预防肠息肉
1
饮食方面
建议尽量少吃红肉,多吃低脂高纤维饮食,如韭菜、芹菜、地瓜、新鲜水果等,同时减少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因为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含有亚铁血红素、亚硝酸盐和高温烹饪时产生的杂环胺混合物,这些物质都有可能引发肠息肉。
2
定期体检
每年做一次体检。一般来说,从40岁开始,无论男女、无论是否有症状、无论是否有危险因素,都要做一次肠镜检查。
3
生活习惯方面
要戒烟、酒;养成及时排便的习惯,及时排便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排出体内所产生的废物和毒素,减少肠胃负担,保持体内消化系统的良好规律,提高身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新陈代谢的效率。
4
运动方面
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发生肠息肉的风险更高,该类人群往往缺乏锻炼、体质较差建议大家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尤其要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良好的生活习惯固然重要
平时的体检也很关键
如果实在不放心
建议预约做个肠镜检查
早发现,早治疗!
医院医疗健康集团医院内镜中心是我院院级重点专科。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护理人员4名。消化内镜科成立于年,于年正式与消化内科合并成立消化内镜中心,是集检查、诊断、治疗一体化诊疗中心。科室拥有日本PENTAX高清电子纤维胃肠镜、超细胃镜(镜身直径仅5.9毫米)、放大胃镜、德国ERBE高频氩气电刀等高精尖设备。医院建立学科共建,医院、医院、河南中医院等。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lf/8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