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白癫疯 http://m.39.net/pf/a_4786432.html摘要
中国结直肠癌负担沉重,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改变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低早期诊断率的现状,推进我国的结直肠癌筛查计划,年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并联合多个相关学会,组织我国消化、内镜、肿瘤、健康管理和内镜质控等多学科专家联合制定本共识意见,以期确立并细化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为筛查工作提供指导和参考。
本文仅对共识的重点内容进行阐述。
筛查目标
筛查的长期目标:降低人群结直肠癌死亡率和发病率。
筛查的中期目标:提高早期癌在结直肠癌总体中所占的比例,降低筛查间期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筛查的短期目标:提高人群筛查率,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及重要癌前病变检出率,提高结肠镜检查质量。
推荐评估短期指标促进筛查项目质量持续改进,并酌情兼顾中、长期指标。
筛查模式和对象
筛查模式:人群筛查与伺机筛查有机结合。
推荐筛查对象:
(1)人群筛查:50~75岁人群,无论是否存在报警症状。
(2)伺机筛查:无症状一般个体,参照人群筛查年龄范围,可酌情放宽;有症状特别是有结直肠肿瘤报警症状的个体,不作年龄限制。
结直肠癌风险评估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根据危险因素进行风险分层可简便快速筛选出高危受检者,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表1)凝聚了我国结直肠癌高发现场筛查工作的宝贵经验,尤其适合筛选出有症状、有家族史和高危病史的人群,在我国使用范围广,顺应性良好,是社区筛查的常用风险分层系统,但尚有简化优化的空间。伺机筛查医院就诊个体的早诊筛查,一般由专业医务人员使用(表2)。
亚太结直肠筛查评分及其修订版年龄、男性、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肥胖)作为筛选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高风险人群的工具更为简洁易用,适用于我国无症状人群,已得到较为广泛的验证。
基于我国无症状人群年龄、性别、吸烟、结直肠癌家族史、体重指数(BMI)和自诉糖尿病的评分系统可预测结直肠腺瘤、进展期腺瘤和结直肠癌的总体风险,有助于后续筛查方案的选表3)。
推荐选用结直肠癌筛查评分/问卷进行结直肠癌风险评估,提高筛查参与率,浓缩高危风险人群,指导筛查方法选择。
筛查方法
推荐的筛查方法:
(1)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次;
(2)粪便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每1~3年1次;
(3)结肠镜检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人群筛查主要选用上述推荐方法;伺机筛查时,为提高筛查参与率,应结合各方法特点,充分考虑个人意愿,灵活、综合选用筛查方法。
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
建议流程
▲图1早期结直肠癌筛查的建议流程
注:FIT为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a结直肠癌治疗后依据《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定期监测,结直肠腺瘤/息肉切除术后监测间隔参考《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北京)》内镜诊治部分,应尽力完成高质量结肠镜检查,若结肠镜检查质量不满意,可适当缩短监测间隔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内科杂志》,,58(10):-.
转自:中华医学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10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