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显示:十多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每年保持约3.9%的增幅,死亡率每年约2.5%的增幅。
中国人一生当中罹患癌症的风险高达25%,庆幸的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接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另外1/3的癌症可以通过筛查早发现获得治愈的机会,因此,科学预防尤为重要。
(图片来源:稿定设计)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癌症筛查也越来越受重视。很多人看似在积极地为健康“把关”,但在体检时,常常局限于常规检查,抽个血、拍个胸片或选个看似齐全的“套餐”了事,癌症筛查的项目很多都没做到位,甚至有人被查出癌症晚期时,还在纳闷“我之前的体检报告明明没什么大问题”。
事实上,癌症筛查和普通体检有很大区别,提前知道身体存在的肿瘤风险,再针对高风险疾病做深度体检,从而能有效避免和降低疾病发生的概率。如果早期发现病灶,癌症生存率也将很大程度的提高。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把癌症扼杀在萌芽状态。
近期,慧赔哥将用20篇文章来为大家介绍20种常见恶性肿瘤的基本概况、高危对象、筛查建议和预防建议。今天我们就来开始科普第一种:
No.1
大肠癌
1
基本概况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发生在结肠或直肠的恶性肿瘤,以直肠癌更常见。
最新统计研究表明,在我国,大肠癌的发病占恶性肿瘤的9.88%,发病率为28.2/10万人,位居恶性肿瘤第三位,换句话说,10个癌症患者当中,就有一个所患的是大肠癌。患者分布中,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性。
(图片来源:pixabay)
另有研究表明,20%的结肠癌伴有家族聚集性,新诊断的腺瘤或浸润性癌患者,其父母、子女、同父母的兄弟姐妹等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
2
高危对象
1.45岁以上无症状人群;
2.40岁以上有两周肛肠症状(指有以下任意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大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便血、黏液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5.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6.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7.诊断为遗传性大肠癌:指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患者的直系亲属,年龄超过20岁。
3
筛查建议
1.符合高危对象1~5点要求的“一般人群”筛查:
1)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检查,直到75岁;
2)76~85岁,体健者、预期寿命在10年以上者,可继续维持筛查;
3)85岁以上,不推荐继续筛查。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1)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2)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3.符合高危对象第7点的“遗传性大肠癌”家族成员筛查:
对FAP和HNPCC患者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
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20岁以后,每1~2年进行1次肠镜检查;
2)基因突变检测阴性者,按照一般人群进行筛查。
4.关于筛查方法推荐:
1)FOBT检测+问卷调查是筛查主要手段,证据充分;
2)血液的多靶点基因检测可能有助于提高筛查准确度,价格较为昂贵;
3)有条件者,可联合粪便和血液方法进行筛查。
(图片来源:Pixabay)
4
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图片来源:Pexels)
大肠癌虽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治的。慧赔哥希望大家都能建立有针对性的体检意识,做好筛查工作,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请告诉更多人,特别是身边超过45岁的亲人朋友,让大肠癌远离我们吧~
参考资料:
1、年全国癌症报告
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年发布)
3、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指南(年版)
4、王玉贵,结直肠癌NCCN、NICE及ESMO指南的对比分析和解读,[J]中国癌症杂志,,25,11:
??????
我是郝慧培,一个从业近十年的保险er,无论是理赔法律咨询还是理赔法律协助......总之,任何关于保险理赔的问题都可以找我哦。
??????
欢迎加入好慧赔理赔交流群
了解保险干货知识和理赔案例
与更多用户交流保险经验和心得
获取专业保险法律咨询和理赔协助服务
如群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5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