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体检之后
结果显示身体某个部位长了“息肉”
这些多余的“肉”
有的可能不用过多在意
有的却是癌症的前期征兆
那么到底哪些息肉需要警惕?
大肠息肉
与癌的关系:★★★★☆
大肠息肉如果较小,几乎没有症状,通常在肠镜检查时被发现;如果较大,则一小部分患者可出现便血、便秘、腹泻腹痛、大便性状改变、大便习惯改变等。
腺瘤性息肉癌变危险性较高:
1、息肉个数3个及以上;
2、息肉直径≥1厘米;
3、不论大小,病理报告出现“管状绒毛腺瘤”或“绒毛腺瘤”;
4、不论大小,病理报告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做好这些事,肠道更干净!
●少吃腌制食物
●少吃高胆固醇的食物
●戒久坐不动
●戒烟酒摄入
●多吃杂粮粥
●经常喝蜂蜜
胃息肉
与癌的关系:★★★☆☆
胃息肉一般没有什么明显的不适,常在胃镜检查中被发现。伴有其他胃肠道疾病时会出现,如胃痛、腹胀、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严重者还可出现消化道出血症状。
腺瘤性息肉癌变率高,其中直径大于2厘米的绒毛状瘤性息肉癌变率最高可达40%。
如何预防胃息肉?
●饮食要有规律,不能饱一顿饥一顿,也不能暴饮暴食;不要吃一些生冷酸辣的食物,也不要食用过热、粗糙的食物。
●戒烟限酒不熬夜,不要喝浓茶也不要经常喝咖啡等。
●胃息肉发生证实与感染了幽门螺杆菌有关。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至关重要。
●定期胃镜检查。
胆囊息肉
与癌的关系:★★☆☆☆
胆囊息肉大多没有明显症状。常在B超检查中发现。少部分人可表现为右上腹不适,多在油腻饮食后出现。
“胆固醇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基本没有癌变的可能。“腺瘤性息肉”则癌变率较高。
B型超声检查是发现、确诊胆囊息肉的主要医疗手段,也是随访复查的主要方法。对于不手术的5-10毫米的胆囊息肉,开始需要每6个月检查一次B超,1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即可。如果发现胆囊息肉的增长每年超过2毫米,建议手术治疗。对于小于5毫米的胆囊息肉,特别是多发息肉,每年的B超检查就足够了。
子宫内膜息肉
与癌的关系:★☆☆☆☆
一般多数息肉没有症状,常在B超或宫腔镜检查时发现。部分患者可出现症状如月经过多、经期延长、绝经后异常出血等。还有一些患者可能由于息肉导致不孕。
总体来说,大多数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只有少数会发生癌变。
那么为什么会得子宫内膜息肉呢?
内膜息肉与炎症环境有关,和激素内分泌失调、凋亡异常也有关系。
长时间不绝经,环境中接触甾体类化学物质比如油漆、塑料污染等等,都是患子宫内膜息肉高危因素。
压力增大、生活节奏快,类雌激素接触量增多,不少年轻人已经陆续患上子宫内膜息肉,成为高危人群。
鼻息肉
与癌的关系:★☆☆☆☆
小的鼻息肉一般不会特别的症状,但会慢慢长大。而发现时即为大的鼻息肉可能导致长时间流鼻涕、鼻塞、晚上打鼾等。还可能导致头痛、耳鸣、耳闷、听力减退、甚至鼻部变形等。
鼻息肉很少会癌变。但长大的息肉依然要重视并积极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
1、息肉即使切除了,也可能反复发生新的息肉。所以,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2、大多数息肉没有症状,一定要养成规律体检的好习惯,才能及时发现。
来源:京医通、健康时报
在看点一下点击原文,预约体检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57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