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背景知识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大肠癌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第三位,死亡率位于第二位。目前,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
去年一年新发直肠癌大概五十二万,因为直肠癌死亡的大概三十几万,平均每一分钟就有一个人确诊结直肠癌,每三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结直肠癌。
结直肠癌?如何发现
我们生活中的结直肠癌一般是怎么发现的?
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个病例:
高先生,29岁,三年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腹泻表现),一般都是第一次成形,后面几次不成形,未重视。此后逐渐加重,大便次数从一天两三次到每天四五次,伴有里急后重(就是想拉,但是只能拉出一点,或者干脆没有)。去年11月份又出现间断性便血,自以为是痔疮,未就医。今年5月份再次便血,且伴有肚子隐痛,喝热水能缓解。
他长期坐写字间,吃公司盒饭或者外卖,几乎没有什么锻炼,体型虚胖,肚子大,就开始健身锻炼和节食,在4月到5月之间短短的一个月里,体重下降了20多斤。自以为是减肥锻炼的成果,并没有在意。直到六月份出现持续腹痛、无力、脓血便,医院,最后诊断为肠癌。
大便成形至不成形
里急后重感
便血
高先生身体的一系列变化,正是肠癌逐渐发展的表现:
①前期息肉及其癌前阶段,基本没有症状;
②逐渐加重后,出现里急后重、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等;
③出现间断性便血,表明癌细胞已经侵犯;
④体重减轻、无力,是因为肿瘤消耗了很多营养,此时往往都不再是早期。
3次拒绝肠镜检查,耽误了近两年!
第一次,年11月,出现了下坠感、解不出大便,医生建议做肠镜,因为怕疼拒绝了;
第二次,年12月,大便出血,以为痔疮,仍然拒绝;
第三次,年4月就诊,因为疫情问题,检查肠镜未果。
结直肠癌?临床表现
各类肠癌都有哪些表现?
结直肠癌的早期主要临床症状为:
大便习惯改变(反复便秘、反复腹泻、排便不尽等);
形状改变(大便变细、变形等);
性质改变(粪便混有脓血、黏液等);
伴有腹部不适或持续性疼痛。
左半结肠癌
右半结肠癌
左半结肠癌更容易引起完全或部分性肠梗阻,表现为腹痛、腹胀、肛门无排气,无排便。
右半结肠癌主要临床症状为腹部包块、贫血、消瘦及腹痛。
当我们自觉有以上症状,或者发现身边的人有上述症状时,请及时就医。
结直肠癌?影响因素
那结直肠癌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1、遗传因素
肠癌人群中有30%以上的患者属于遗传,因此有家族史的人群应提高警惕。
2、环境因素
(1)不健康的饮食结构: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素饮食。
(2)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久坐不动、缺乏锻炼等。
结直肠癌?筛查建议
结直肠癌被大家称为最笨的癌症,因为小的息肉到腺瘤往往需要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完全有时间有机会去除。早期肠癌九成可治。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我们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并且预后良好。
大肠癌高危对象:
大肠癌筛查建议:
1、符合上述1-5(无家族史)的“一般人群”筛查:
大肠癌筛查从45岁开始,无论男女,每年1次大便隐血(FOBT)检测,每10年1次肠镜裣查,直到75岁;
2、符合“有大肠癌家族史”直系亲属筛查:
①.1位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级别腺瘤或癌(发病年龄小于60岁)、2位及以上一级亲属患有明确高别腺瘤或癌(任意发病年龄),40岁开始(或比家族最小发病者发病年龄小1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查,每5年1次肠镜检查;
②.有一级亲属家族史的高危对象(仅1位,且发病年龄高于60岁),40岁开始筛查,每年1次FOBT检测,每十年一次肠镜检查。
结直肠癌?筛查方法
我们常用的筛查方法就是大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和肠镜检查。
大便潜血实验
直肠指检
肠镜
1.大便潜血实验:是最常用的筛检方法。
在大肠腺瘤向大肠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癌细胞的侵犯,通常会有少量出血,大便隐血试验就是利用试剂检测大便中的血红蛋白来筛查消化道恶性肿瘤。
在进行大便潜血实验检查前3天内要注意禁食富含叶绿素过多的食物以及肉类和含铁的药物,避免出现假(+)反应,也不可大量服用维生素C或其他有还原作用的物质,避免出现假(-)反应。
2.直肠指检:是发现早期直肠病变的重要检查手段。
肛门指检又被戏称为“一指禅”,是通过手指进行的简便易行且经济的临床检查方法,但这种方法常常被认为是一件羞涩的事而被大多数人拒绝,殊不知,小到息肉、痔疮、大到癌症等疾病,都可以通过一个小小的手指来发现。
3.肠镜:是明确诊断的方法。
大便隐血试验阳性的人并不等于罹患了大肠癌,通常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最后,我们有话说
大肠癌的发生一般需要经过息肉-腺瘤-大肠癌三个阶段,从息肉发展为腺瘤,一般需要10年左右,因此如能够通过上述筛查方法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和腺瘤,及时通过肠镜或手术切除,即可杜绝其进一步演变为大肠癌。
因此,朋友亲人们,记得养成便后回头看一眼的习惯,不要把便血、黑便、细便、便秘、腹泻等异常排便现象认为是痔疮、上火、一顿辣火锅等造成的,持续观察一段时间后如无好转要尽快就医。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还能减少放疗疗的经济压力,从而拯救一个家庭。
团队成员:
黄珊珊、范心雨、郭乃榕、江木秀
王帅、卢坤颖、胡海连、邱伟祯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