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是怎么一回事应如何面对


引言

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拿着报告来咨询,说自己有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是不是得了癌症,整天忧愁,吃不下睡不着。那么,到底癌前病变与癌前疾病是怎么回事?消化系统常见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有哪些?应如何面对?

什么是癌前病变和癌前疾病

01

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病理学诊断名称,是由良性病变向恶性病变过渡的中间阶段,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种疾病。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人体上某些器官的一些良性病变容易出现细胞异常增生,具有恶性变化倾向,这些异常增生具有癌变倾向的病变称为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生前的一个特殊阶段。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阶段缓慢的渐变过程。从正常组织到发生癌变的中间阶段为癌前病变。癌前病变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恶性肿瘤。

02

癌前疾病

癌前疾病是人们总结出来的一大类疾病,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的潜能,就是患者发生相应恶性肿瘤的风险较普通人增加。

这些疾病是癌症发生前一般会经历的,提醒人们需要去干预和治疗。但应当注意,癌前疾病并不一定会发展为恶性肿瘤。

举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其病因复杂,通常有慢性胃炎发展而来,而后经过肠化生、不典型增生转变成胃癌。有调查显示,有胃黏膜肠化生的病人随访调查了10年,癌变率仅为1.9%。可见,只有极少数的萎缩性胃炎有可能演变成胃癌。

胃不典型增生(又叫胃异型增生),是癌前病变,分为轻、中、重度。现在国际学术界将不典型增生改称为上皮内瘤变,轻中度不典型增生归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不典型增生则归于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但中、重度不典型增生中部分可能已经是早期胃癌了。

常见的癌前疾病和癌前病变有哪些?

口腔:黏膜白斑

食管:巴雷特食管、食管白斑、上皮不典型增生

胃癌:胃息肉、萎缩性胃炎、残胃、胃溃疡、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

结直肠癌:结肠或直肠腺瘤样息肉、溃疡性结肠炎、不典型增生

肝癌:肝硬化、腺瘤样增生、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如何面对

1.癌前疾病转变为癌是漫长的、逐渐演进的过程,是否转变为癌,这还取决于很多因素。患者不需要担忧,但要重视,尽量去除诱发因素,定期随访。

举例:

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肝硬化,是肝癌的癌前疾病,坚持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把病毒抑制到最低水平,超敏法HBV-DNA20IU/ml;在生活中不进食霉变食物、戒烟戒酒等;半年复查一次肝功能、乙肝病毒学指标、HBV-DNA、AFP、B超;一旦发现癌变及时手术治疗。

中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疾病,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必须根除,平时适当可以使用胃黏膜保护剂、叶酸或维生素E;规律饮食,尽量不进食刺激性食物、腌制食物、避免使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药物等;一年一次定期胃镜检查,一旦发现癌前病变及时进一步处理。

胃溃疡:有大约5%的胃溃疡可发生癌变。溃疡患者必须进行正规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用质子泵抑制剂加胃黏膜保护剂治疗,尽量不用对胃有刺激性的食物、药物,疗程结束后复查胃镜,坚持治疗至溃疡处变成白色平坦疤痕。坚持正规治疗,大多数能治愈,部分患者未坚持治疗,溃疡反复发作。如有下列情况要考虑癌变可能,需及时复查胃镜:原来的胃痛节律消失或加重,药物治疗效果越来越差,体重减轻,日趋消瘦,不明原因潜血试验持续阳性。

残胃:做了胃手术后留下的残胃,可因炎症、黏膜萎缩、营养缺乏等因素而发生癌变,一般在胃手术后尤其在术后10年开始,发生率显著上升。因此,在胃手术5~10年后,如有条件,要定期做胃镜检查。对突然出现上腹疼痛、呕吐时,更应随时请医生检查。

胃、肠息肉等可在内镜下治疗的癌前病变,一旦发现,尽量在内镜下切除以杜绝后患。

2.癌前病变,任何癌前病变都是查不出癌细胞的,因此它不是癌,治疗处理上也完全与癌不同。

癌前病变也没有说一定会发展成为癌,虽然看似从癌前病变到癌只有一步之遥,但这一步或许一辈子都不会跨过。而且癌前病变部分是可逆的,也就是说,经过治疗可以彻底清除这些病变,让机体完全恢复正常。

发现癌前病变并非坏事。因为癌前病变阶段是拦截恶性肿瘤的一个治疗时机。不怕治不好,就怕不知道,治疗癌前病变可减少许多病人演化成浸润性癌症的可能,是肿瘤防治的关键阶段。

举例:食管、胃、肠的轻度不典型增生,部分经过治疗能好转,但部分病人进一步发展,需内镜定期随访。中、重度不典型增生部分可能已经是早期胃癌,需内镜密切随访,也可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既可以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王伯军来源:王伯军大夫谈消化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80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