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生后不久腹股沟部肿物,除了可以看到或摸到肿块之外,有些甚至会降至阴囊部位。这些肿块多数是在孩子哭闹、咳嗽、打喷涕、久站或剧烈运动后才突起来,但经平躺或休息后便会自然消失。
患有疝气的小孩还会有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现象,也有些可能会变得易哭、不安等,多数在2~3个月时被发现,也有迟至l~2岁才被发现。男孩和女孩均可患疝气,但男孩的患病机会比女孩高,早产婴儿患此症的机会也很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其最佳的治疗时间应在三四岁之前六个月大就可做手术,1至3岁效果最好。
小儿疝气最大的危险是如果腹腔内脏器进入疝囊后,长时间停留而不能自行复位,引起进入疝囊的内容物血液循环障碍,就称之为“嵌顿疝”。如果嵌顿时间过长,或多次嵌顿就会对小儿造成危害,如造成肠管坏死、睾丸或卵巢的缺血坏死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需立即手术治疗。
在一至六岁学龄前治疗小儿疝气效果最佳。从效果上来看,儿童发育较快,在学龄前手术后孩子身体恢复迅速,局部组织充实,疝气复发的可能性也就微乎其微。
另据了解,以往手术的年龄限制在一周岁以后,但开展疝气微创技术以后,只要孩子大于六个月,没有呼吸道感染情况,大便通畅,即在手术前不存在腹压增高的情况,就可以实施手术治疗,而且不会受季节气候的影响。
小儿疝气的传统的手术是在患儿腹股沟处切开一个3厘米的切口,然后进行内环高位结扎,这样不仅伤口大,出血多,而且术后都要住院7—10天,3个月内不能剧烈活动,给孩子和家长增加了许多麻烦,并且传统手术后复发几率高。微创外科针对小儿疝气手术的特点,率先采用的疝气微创手术,手术只需要在患儿腹壁上处理2个0.5cm的微切口。
(上图为微创手术中疝孔的观察)
(上图为微创手术下疝孔的结扎)
(上图为微创手术的切口)
微创手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易操作,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术后住院3-4天即可),不拆线,已受广大患儿父母的一致好评。
李胜外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临床医学系,研究生学历,中国医师协会会员、沧州市抗瘤协会理事、沧州市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常委)、泌尿、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普外、肝胆、胃肠、血管、泌尿、肛肠等各种疾病的外科诊治,尤其擅长腹腔镜微创外科(包括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结直肠癌根治切除术、疝修补术等),肛门外科(最先开展了无痛治疗痔疮的PPH术,微创治疗内外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等),普外胃肠(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腹股沟疝、大隐静脉曲张、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胃癌,结直肠癌)等常见疾病的诊治。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南京东南大学医学院、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医院肛肠外科、医院微创外科中心进修学习。主研课题三项,编写医学著作五部,在多家国家、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
出诊时间:每周一、四上午(综合楼二楼门诊)每周三上午(开发区门诊)
咨询
曹广泰外二科副主诊医师,主治医师,毕业于贵州省贵阳中医药大学,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熟悉普外科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尤其擅长乳腺疾病、胆囊结石、腹股沟疝、结直肠外科、肝胆外科及外科急腹症的诊断与治疗。曾在医院结直肠肿瘤外科及肝胆肿瘤外科进修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参与科研课题二项,参与编写普外科著作2部。
工作地点:综合楼六楼外二科病房
咨询
杜江主治医师,硕士研究生(中医外科肛肠方向),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专业,一直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擅长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尤其擅长痔疮、肛裂、肛周脓肿、肛瘘、便秘、泄泻等肛门直肠疾病的诊治。参与科研课题三项,发表中医肛肠类论文数篇。
工作地点:综合楼六楼外二科病房
刘伟住院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擅长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擅长急性阑尾炎、胆石症、糜烂性胃炎、溃疡性结直肠炎及小儿外科等急慢性疾病的诊疗。
工作地点:综合楼六楼外二科病房
蒋冬住院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长期从事外科临床工作,熟练掌握外科常见病的诊治,尤其对甲状腺、乳腺、胃肠、各类疝、大隐静脉曲张及常见肛周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
工作地点:综合楼六楼外二科病房
张树理住院医师,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毕业后即从事外科临床工作,擅长于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对肝胆疾病、甲状腺乳腺、各类疝、肛肠及泌尿相关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工作地点:综合楼六楼外二科病房
医院东院区外二科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qz/8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