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指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通称为息肉。
多数大肠息肉患者起病时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会默默无闻的一直“潜伏”在我们的身体内,不易被察觉。
一些较大的息肉可能会引起一些肠道症状,主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一些患者大便时还会有肿物自肛门脱出。
不过,即使有的患者出现了如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也较轻微或不典型而往往被患者忽视。一般病人多以便血、大便带血、粘液血便前来就诊,但又常被误诊为痔疮等而延误治疗。
息肉在临床上一般分为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
炎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以自行消失,但是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且会有恶变倾向,属于癌前病变。
如果想要确定患者到底属于那种类型的息肉,以及确定其病变性质,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肠镜下检查,从整体形状上医生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带蒂的、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镜子推动活动度好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镜子推动活动度差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一般情况下,肠镜只能根据息肉的形态作出大概而模糊的诊断,正确的处理是将息肉完整切除送病理科进行进一步的病理检查,这样才能最终判定息肉的性质。由此可见,病理结果才是息肉诊断的“金标准”。
即使是炎症性息肉,对身体的危害性虽然小些,但随着息肉的增大,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临床症状,如长期便血、腹泻、肠套叠甚至肠梗阻等。一般情况下,发现有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免带来一些其他疾病,甚至于恶化成大肠癌。
赞赏
长按长沙白癜风专科医院北京中科白瘕风级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17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