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价值科普长了大肠息肉怎么办什么情况下


大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关系密不可分,但人们往往忽略了这些“小肉疙瘩”。殊不知,这些息肉其实是隐藏在你身上的定时炸弹,随时都可能“爆发”!

息肉是怎么一回事

息肉,是指人体黏膜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泛指一切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例如,肠息肉便是肠黏膜表面的隆起性病变。息肉在某种程度上也属于良性肿瘤,从性质上可分为增生性、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等,从生长部位可分为声肠息肉、胃息肉、声带息肉、胆囊息肉等。这些病变虽属良性,但其中一部分有恶变倾向,如腺瘤性息肉。若某一部位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又称为"多发性息肉"。

大肠息肉与癌症的关系

肠息肉中以大肠息肉较为常见,许多息肉就像“披着羊皮的狼”,暗中潜伏在人体,小的息肉一开始只是单纯的增生性、炎性组织,等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开始逐渐“露出本性”,转变为“腺瘤”,继而可能会发展为“癌”。大多数结肠癌都是从肠息肉转变过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可根据病理类型大致分为炎症性、腺瘤性、增生性三类。根据不同类型,肠息肉的癌变率从3%~30%不等,其中发生癌变可能性最大的是腺瘤性息肉,并且这种息肉所占比率高达50%~67%,常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而且切除后复发率仍较高,具有恶变的危险。

容易被忽视的肠息肉

虽然肠息肉和癌症有着密切联系,但它也很容易被人们忽视。主要因为肠息肉患者一般没有感到明显的不适,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等症状,而这些症状也常常无规律可循,有时候忍忍就过去了,不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肠镜检查是发现息肉的关键息肉发生癌变的过程大概需要花上5-20年,所以定期检查是关键,其中,靠近肛门的息肉可通过直肠指检或肛门镜发现,但若要完整而全面地探查整个大肠的情况,往往需要“肠镜”的辅助。肠镜便是医生观察大肠的眼睛,可以早期发现肠息肉及其他大肠病变,以便及时治疗,大大减少息肉恶变的机会。早期切除可预防癌症进展一般来说,息肉该不该切,主要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恶变倾向。一般基底越宽,个头越大的息肉,则恶性或发展为恶性的可能就越大;另一方面是息肉是否对身体造成明显不适及患者自身手术意愿,若肠息肉造成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时,可考虑早期切除以缓解不适。肠镜下切除息肉是目前治疗肠息肉的主要方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因此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大手术治疗,在降低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内镜下治疗肠息肉包括高频电切除术、黏膜切除术、黏膜剥离术、氩气刀灼除术等。息肉切除后还得定期复查研究发现,大肠息肉切除后复发率较高,尤其是腺瘤性息肉,且复发后仍具有癌变的危险。因此,息肉切除后可不是一劳永逸,还得定期复查,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当然,对于不同人群,复查的频率也不一样,息肉切除后是否需要复查以及多久复查一次,应遵循专科医生的指导。肠息肉发生前身体有4种异常

异常1:大便形状改变。大便形状发生改变是肠癌的一个重要信号,平时要多加留意。

当便便变细或稀烂时,就很可能不正常了。因为正常的直肠和肛门,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直径,所以大便排出来比较粗。

相反,突然间变细或稀烂,就有可能肠道长有肿瘤,压迫到了便便。

异常2:腹痛。多数肠癌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部不适等表现,尤其进食后,疼痛异常加重,还可能伴有间歇性腹泻或便秘。

一般情况下,右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上部;左半结肠癌疼痛常反射至脐下部。

异常3:排便改变。肠癌会导致排便习惯发生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二者互相交替;排便次数增加或减少;排便时可能腹部绞痛,便后缓解。

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但如果你超过4~5次,就一定要小心了。

异常4:放屁次数增多。如果动物性蛋白质或脂肪的摄入量太多时,超出了小肠消化吸收的范围,进入大肠这个“发酵罐”中,过多的营养物质就会导致菌群失调,大量合成胺类物质,胺即致癌物。

胺,或为液体,或为挥发性气体,十分臭。所以,人们吃得太多太好,肠道负担太重,就会放臭屁。比如每天放屁超过了20次,放屁很臭,还有腹泻、便秘交替等症状,就要警惕肠癌了。

肠息肉患者,平日里做好这5点,肠道健康,癌症不来扰!

第一点:戒掉烟酒瘾

第二点:多食膳食纤维

第三点:运动增加肠蠕动

第四点:少宵夜刺激

第五点:重视肠镜检查

这22种情况必须行结肠镜检查

(1)有便血、黑便等症状者,或长期大便潜血试验阳性;

(2)大便有粘液、脓血者;

(3)大便次数多、不成形,或腹泻者;

(4)近期出现的排便困难或者大便不规律者;

(5)大便变细变形者;

(6)长期腹痛、腹胀者;

(7)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消瘦者;

(8)不明原因的贫血者;

(9)不明原因的腹部包块,需明确诊断者;

(10)不明原因的CEA(癌胚抗原)升高者;

(11)长期的慢性便秘,久治不愈者;

(12)慢性结肠炎,长期服药,久治不愈者;

(13)怀疑结肠肿瘤,但钡灌肠X线检查阴性者;

(14)腹部CT或其它检查发现肠壁增厚,需要排除结直肠癌者。

(15)下消化道出血,可找到出血病灶,确定出血原因,必要时可镜下止血。

(16)曾患过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患者。

(17)结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每6个月至1年需要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术前因为结肠梗阻,结肠镜未能检查全部的结肠,则手术后3个月时应当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其它部位有无结肠息肉或结肠癌。

(18)已发现患有结肠息肉,需在结肠镜下切除者;

(19)结直肠息肉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其它的息肉建议一般每12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果复查结肠镜检查为阴性,则3年后再复查。

(20)有结直肠癌家族史者要进行结肠镜普查:如果家族中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即使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也应当体检做结肠镜检查。大量的研究证明:如果有一人得了结直肠癌,他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得结直肠癌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21)有结直肠息肉家族史的人群也需要进行结肠镜普查。

(22)4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长期高蛋白高脂肪饮食和长期酗酒者,最好常规体检做一次结肠镜检查,以便尽早发现一些无症状的早期结直肠癌。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骗子
白癜风影响力人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325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