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楚天都市报报道,26岁的张女士,长期拉肚子没在意,一查竟是肠癌晚期。新闻事件回顾——26岁的张女士,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都靠她在武汉打零工为生。年初时,她一直觉得肠胃不舒服,经常拉肚子,起初也不在意,觉得是小问题,医院检查。直到6月份频繁便血,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结肠癌晚期。手术治疗后7月底出院,上月底再次检查发现结肠癌复发,拳头大小的肿瘤紧贴输尿管、肾脏等重要器官,并侵犯到小肠。幸运的是,手术顺利,医生团队成功为张女士将肿瘤完整切除,术后还进行了腹腔热灌注,将肿瘤复发的概率降至最低。看完了这个新闻,这让小编想起了之前的另外一个新闻↓↓↓可见,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高发人群也朝着年轻化趋势发展~根据近几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大肠癌患者数量高达40万。不断增高的发病率和居高不下的死亡率,使得人们一提“肠癌”这个字眼就谈虎色变,唯恐避之不及。那么如何才能远离“肠癌”?哪些症状是肠癌给身体的警报呢?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4大习惯会招来肠癌1、吃荤太多了大肠癌患者食谱普遍存在“三高一低”的特点,即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和低纤维素。大鱼大肉等高脂、高蛋白食物在肠道代谢过程中易产生硫化氢、粪臭素、胆固醇代谢物等致癌剂;此外,动物脂肪和蛋白等肉类食品在油煎和烧烤等烹制过程中,还能直接产生具有致癌作用的杂环胺。而高浓度的致癌剂就会刺激肠上皮细胞,容易诱发细胞变异,从而导致肠癌的产生。2、吃素太少了荤菜多了的同时,我们餐桌上素菜(包括粗粮、果蔬等)的比例显著减少了。蔬菜、谷类都是膳食纤维的天然来源,而膳食纤维是肠道的天然“清道夫”和“保护伞”——膳食纤维通过稀释大便中过量致癌剂的浓度、加速肠内有害物质的排出,从而起到预防大肠癌的作用。如果餐桌上,素食过少,身体摄入的纤维也越低,这会使得使粪质中的致癌剂浓度提高,增加了致癌物对肠黏膜刺激的强度与时间,因而容易引发癌症。3、喝酒太多了高浓度乙醇可使消化道黏膜表面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增加肿瘤的发生概率。4、运动少了《英国癌症杂志》刊登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经常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除此之外,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科学家研究发现,经常运动的人患有大肠息肉的概率也会降低16%。因此,想要远离癌症,多运动健身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肠癌的早期信号,察觉越早越好想要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中就时时要给自己身体做个小检查。比如,上厕所时回头瞄一眼,看看排便是否正常。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排便规律,一天一次排便的居多,也有人两三天排一次便。偶尔出现腹痛、腹泻或便秘,只要排便后症状消失,就不必太过担心。但是以下这些情况,一旦发现,医院检查一下:便秘、腹泻反复发生;有血便和便血;粪便细;腹部有肿块;总感觉排便没有排完全;腹痛;有贫血症状。远离肠癌,从5点做起想要远离肠癌,有效措施都很多,关键就要看你是否这样去应对。1、饮食不“5过”在肠癌的致病因素中,饮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想要远离肠癌,在饮食上,要注意5个原则:别吃得过精、别吃得过油、别吃得过荤、别吃腌的食物过多、别饮酒过量。2、多运动,控制体重运动不仅能降低患上肠癌的风险,还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延缓人体的衰老,对身体百利而无害。此外。肥胖人群更应该多运动,严控体重,将体重降至正常范围内。3、45岁以上做肠镜检查年龄过了45岁,就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年龄越大,每年体检的次数要多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早防治。有肠癌家族史者,更应重视筛查。4、发现息肉定期检查在发现肠道息肉后,就应立即治疗,治疗后应每年做肠镜,监测息肉是否复发。写在最后的话:生老病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直面的一个问题,但是只有对生命多一份理解,多一份敬畏,多一份珍视,我们的人生才不会留遗憾。呵护健康,珍惜当下,从点滴做起~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6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