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预防结直肠癌,筛查是关键


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点击蓝字|   早期的结直肠癌往往没有明显症状,患者本人浑然不知,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就医,诊断为晚期癌症的比例就会相当高。而癌症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时间,与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发现得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生存期也越长。早期的结直肠癌,5年相对生存率可以达到90%,而到了晚期则只有10%左右。此外,早期发现结直肠癌也能够减轻患者的医疗支出负担。

  因此,从肿瘤的预防来看,我们采取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就是针对病因的预防,在疾病还没发生时,针对致病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二级预防,就是所谓的三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能够防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包括体检、肿瘤筛查等。三级预防是临床预防,患病后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康复治疗。

  目前,老百姓更重视的是第三级的临床预防,对于一二级的病因预防、三早预防,仍然有所欠缺。但从疾病防控来讲,关口前移,重视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尽早发现肿瘤,尽早处理,有着更为重大的意义。常规结直肠癌筛查,是最行之有效的预防结直肠癌的方法之一。因此,我们要大力提倡结直肠癌的筛查工作。

Q

我市在开展的结直肠癌筛查项目有哪些?

  目前,我市有两个结直肠癌相关筛查项目:

  一是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这是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由国家财政拨付专款的社会公益项目。我市从年开始就加入该项目。目前为止,先后在海曙区、江北区、鄞州区、北仑区的部分街道开展,深受老百姓的欢迎。该项目针对城市最高发的五大类癌症,包括肺癌、结直肠癌、上消化道癌、乳腺癌和肝癌。

  该项目的结直肠癌筛查,医院对重点人群进行调查问卷,同时进行粪便潜血检测,评估是否为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高危人医院,进行临床筛查。七个年度的城癌项目(五大癌症),已经累计完成11万人次的问卷调查,4万例次的临床筛查,帮助不少市民发现隐藏的早期癌症病灶。

  另一个是重点人群结直肠癌筛查项目,只针对结直肠癌。年起,这个项目还列入了我省的民生实事项目,计划在五年时间里对我省50-74周岁的户籍居民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年,在宁波10个区县市已经完成了近27万人的筛查,其中结直肠癌检查1.8万余人次。其中也发现了不少结直肠癌癌前病变以及良性病变,检出率高达54.2%。

  这一项目的问卷调查和粪便潜血检测是免费的,如果评估为高危人群,则医院接受肠镜检查(检查费用需自付)。

Q

群众的配合度和依从性如何?

  虽然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对民众来说是全免费的,但项目执行过程中有三成左右医院接受免费的癌症筛查。有不少市民对癌症筛查抱有抗拒心理,觉得自己身体健康没必要进行筛查,医院检查太麻烦。

  筛查中曾碰到一位60多岁的男同志,在社区初筛,判定为肺癌和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医院做CT,但听说大肠癌筛查需要做肠镜,他怎么都不愿意。他觉得肠镜检查太麻烦,没有必要。最后,在筛查门诊工作人员的反复劝说下,这位市民最后还是接受了检查,甚至后来还专程到筛查门诊致谢。因为检查中,发现了多个息肉,并及时进行了摘除。这类息肉如果不及时进行干预,任由其自由生长,很可能发展成为结直肠癌。

  所以,市民朋友如果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希望能配合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积极参加筛查项目。即使没有症状,也不要拒绝临床检查,因为癌前病变、早期癌症往往没有症状。不要等到肿瘤发出明显的信号,再去做检查!

Q

结直肠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结直肠癌的发生与许多因素相关,可以分为内因、外因。

  结直肠癌可以与自身的疾病、遗传因素以及家族史等相关。比如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经过5-10年的发展,很大概率会进展为直肠癌。其次,肠道的炎症性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等,病程较长,也可能导致发病风险的提高。

  如果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有肿瘤病史,也属于高危因素。特别是遗传性息肉病,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有50%的概率会遗传。如果家族中有这类情况,应该接受筛查,发现息肉要及时治疗。

  外因则主要跟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有关。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吃得越来越精细,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使得直肠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特别是长期的不健康的饮食习惯,重油重盐,烧烤、大量饮酒等等,增加了结直肠癌的风险。其次,现代人运动量大大减少,这也与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联。

  此外,结直肠癌的发病与年龄也有关联,一般来说年龄越大,特别是50岁以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是呈上升趋势的。

Q

结直肠癌有什么典型症状?

绝大部分的早期结直肠癌,因为肿瘤体积较小,隐藏在肠道这个空腔脏器内,所以很少有临床症状。

但早期的结直肠癌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可循。最典型的症状就是排便习惯的改变,比如一段时间出现排便次数增加,性状改变,比如排便不成型,有黏液、血便等等。其次,随着肿瘤的进展,还会表现出腹痛、腹胀,消瘦、食欲下降等等。疾病越是进展到后期,这些症状越是典型。

早期症状不明显,无声无息,等医院去,一确诊可能就到了中晚期。

Q

针对结直肠癌有哪些检查手段?

结直肠癌的筛查有许多手段,比如粪便潜血检测、CT检查等等,最常规的就是肛门指检。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通过肛门指检,距离肛门7-8公分的肿瘤可以通过触摸发现。此外,医生通过指套上血液的颜色以及性状,可以进行评估,判断血液是来自于痔疮还是肠道。所以肛门指检是肛肠科非常重要的检查,不过体检中许多人因为怕痛等等原因弃检。

当然,结直肠癌确诊需要依靠肠镜。肠镜简单来说,就是将内镜通过肛门送入肠道,医生可以通过显示器观察肠道的情况,包括肠道粘膜情况,是否存在发炎,是否有肿瘤病灶以及病灶的形态、大小,进行初步的判断。此外,在内镜下还可以进行治疗性的操作,比如进行肠镜下的活检、息肉摘除等等。活检的标本进行病理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结合自身情况,不同的人群肠镜检查随访的要求有所不同。结直肠肿瘤术后,随访的频率相对高一些,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定期接受肠镜检查,一般一到两年要做肠镜检查。普通人群,建议三到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Q

哪些息肉可能癌变?发现息肉该怎么办?

  根据病理类型,息肉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炎症性息肉,第二类是增生性息肉,第三类是腺瘤性息肉。

  炎症性息肉,是由于非特异性、特异性的炎症引起的;如果已经明确病理,一般可自愈,或采取抗生素治疗。增生性息肉是由正常的肠道细胞增生引起的,有癌变的概率,但概率并不高。

  三种息肉中,腺瘤性息肉恶变的概率较高。这类腺瘤性息肉在病理上分为三类,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三种腺瘤的癌变率依次递增。

  内镜检查时发现息肉,专科医生会进行初步判断,再活检进行病理检查。如果息肉比较小,比如5毫米以下,直接通过内镜下的管道夹取下来。如果息肉较大,比如一公分以下,基底较宽,这时候就需要用金属丝将息肉圈套下来。如果息肉超过一公分,直接内镜下圈套有出血风险,则内镜下摘取后需要住院观察两到三天。如果息肉大于两公分,甚至有四到五公分,或是特殊类型的息肉,比如侧向发育型的肿瘤,就需要采取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这项技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住院时间相对更长一些。

Q

肠镜检查时患者应该如何配合,提高检查舒适性?

  虽然对于肠镜检查的感受因人而异,但大多数病人还是可以耐受普通肠镜检查的。肠镜检查的不适,主要是腹胀,部分检查者会出现腹痛的情况,以胀痛为主。近年来内镜技术的普及,内镜检查量有了明显增加,专科医生的技术日趋成熟。其次,内镜设备也不断更新,内镜的镜身更为柔软,成像更为清晰,极大地减少了患者的不适。

  此外,肠镜有别于其他检查,需要提前做好肠道准备。肠道准备做得越干净,残渣、水分越少,内镜也看得更清楚,检查速度也就越快,这样患者的不适感也越少。在检查前,有经验的内镜医生会跟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互动,一方面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在检查中,也需要与患者进行交流,及时了解患者的感受。如果进镜过程中,患者告知不适,可以及时调整角度、改变体位、控制肠腔充气量,可以大大减少不适感。所以许多患者在接受检查前心理负担重重,完成检查后从操作床下来,一身轻松。很多病人都会说,幸亏听了医生你的话,一点都不难受!

  如果患者对普通肠镜非常抗拒,也可以选择无痛肠镜。检查前,患者进行静脉麻醉,随后接受检查,结束后需要经过20-30分钟的复苏。整个过程就像睡一觉,就完成了肠镜检查。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接受无痛胃镜,比如高龄、重度肥胖人群、心肺功能不佳、哮喘等疾病患者则不建议接受无痛胃镜。

Q

预防结直肠癌生活和饮食上要注意哪些?

  结直肠癌预防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饮食是最关键的,注意营养均衡,尽量少吃大鱼大肉,注意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第二,坚持科学适量的运动,肥胖人群要注意减重;第三,戒烟限酒,吸烟、饮酒与结直肠癌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当然最重要的是定期筛查,特别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要主动筛查,及时发现病灶,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文章转自:医院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741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