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北大外科专家罗成华痔疮vs直肠癌,千


北京哪看女性白癜风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罗主任特别提醒:对于有便血的病人,无论有没有痔疮,医院做检查,以排除肠道的其他疾病,千万别让小小痔疮延误了对直肠癌等疾病的诊断。

“同为直肠末端的疾病,都有大便出血症状,但对人类健康损害程度却截然不同。”罗成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直肠癌与痔疮的发病部位相似,在临床上极易出现误诊,从而延误了直肠癌的治疗,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截然不同的疾病

实际上,从发病原因和机理上来讲,痔疮与直肠癌属于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

痔是由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直肠下段和肛管的静脉充血、血液郁积,压力增高或因静脉壁薄弱,从而造成静脉的扩大和曲张,形成的静脉结缔组织团,属于肛门区域良性疾病之一。通常可分为内痔、外痔、混合痔。

痔疮

直肠癌

“外痔可以看到或触摸到,内痔因发生在肛门以内,从体表看不到,只有通过辅助手段才可以检查到。”罗主任说,大多数无症状痔疮不需要任何治疗,对人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不大。

而直肠癌则不可能“袖手旁观”,它是直肠内表面黏膜发生的一种恶性肿瘤。

“直肠癌主要发病在肛门以内长约12~15厘米的直肠内,其发病率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如果及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倘若没有被及时发现并治疗,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癌变组织扩散转移的问题,从而危及生命。”罗主任几乎每个月都会收治来自全国各地因误诊为痔疮的直肠癌患者。

的确,两种疾病存在诸多容易混淆的地方。但罗主任称,还是有一些方法可以进行鉴别区分。

“痔疮一般是"被动"出血,血液多数是随着大便排出后滴下来,血液与大便通常不会混在一起,出血颜色多为鲜红色。而直肠癌多为"主动"出血,就是大便和血混在一起拉出来,且血液颜色多见暗红或果酱色,大便还经常带有黏液或脓液。”罗主任说,痔疮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直肠癌的患者多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此外,直肠癌患者通常伴有大便次数增多,肛门下坠,大便形状改变的症状,而痔疮患者则少有这些症状。

“特别是近几年,我国直肠癌的患者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且发病年龄越来越提前。”罗主任经常利用个人休息时间,通过网络与网友们互动,普及相关的疾病知识,目的在于能够将直肠癌扼杀在“萌芽”中。

预防直肠癌需控制饮食+增大运动量

那么,究竟有哪些原因会导致直肠癌的发生呢?罗主任表示,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直肠癌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重要诱因为饮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商店里各种五花八门的食物做得越来越细,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的食品摄入明显增多,而吃水果蔬菜的人越来越少,即便吃水果蔬菜,也可能存在着农药污染的问题。”

罗主任建议,每个人一天饮食中的脂肪摄入量占总热量的30%以下,增加纤维素摄入量到每天20~30克,同时摄入各种维生素和水果,如维生素B2、维生素C、胡萝卜素,防止肥胖,尽量少吃腌制、油炸和烟熏的食品。

而运动量的减少,也会增加罹患直肠癌的几率。“体力活动减少,可能会导致排泄物在肠道通过时间延长,相应地就增加了致癌物与肠黏膜接触,从而提高直肠癌发生的机会。”罗主任说。

此外,一些直肠良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家族性结肠直肠息肉等,发生在直肠的病变很有可能发展成直肠癌。

“当然,也不能忽视遗传因素。较之正常家庭,通常直肠癌患者的下第一代患癌危险性增加2~3倍。”罗主任坦言,有两类直肠癌患者的遗传性比较明显:其一是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子女有50%得直肠癌的机会;其二是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肠癌,大概占直肠癌的6%。

定期检查不可少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临床上用于区别痔疮与直肠癌的最基本、最简单、最有效的检查方法就是直肠指检,其有效率高达75%以上。

所谓的直肠指诊就是医生戴手套,将食指从肛门伸入到直肠腔里,根据手指触及直肠四周黏膜进行检查,得出初步诊断。

“如果触碰到肠内有凸起的小粒则可能为痔疮;如果是有菜花硬块或边缘隆起中央凹陷的溃疡,或者合并肠腔狭窄,且检查后指套上沾有血液、脓液和黏液者,则要高度怀疑直肠癌。”罗主任说,一般成人食指长度是7~7.5厘米,如果采用恰当体位,并增加腹压,指诊可摸到11~12厘米长,几乎能摸清整个直肠。

但有时候受限于医生手指的长度,对于直肠上端的肿瘤难以触碰到。

“不管是直肠指检已确诊,还是高度怀疑为直肠癌,结肠镜检查必须要做。”罗主任说,通过结肠镜检查,医生可以初步诊断肿瘤性质,同时采集肿瘤标本进行病理分析。

那么,得了直肠癌该怎么治疗呢?罗主任觉得,如果条件允许,尽量进行手术治疗,“这也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其中,主要采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前切除术两种手术方法。

“不管哪种方法,都应力争切除癌肿全部及两侧足够肠段,以及周围可能侵犯的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罗主任认为,在现有医疗条件下,如果能够早诊断、早治疗,直肠癌并不可怕,但目前就是误诊为痔疮的太多。

专家介绍

罗成华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大外科主任

罗成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医院大外科主任、普外科部副主任、腹膜后肿瘤外科主任,美国结直肠外科学会(ASCRS)InternationalFellow,知名肿瘤外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专家。

擅长疑难腹膜后肿瘤及复杂盆底、肛肠外科等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每年诊治疑难、复杂腹膜后肿瘤及盆腔肿瘤病人达例以上。曾被中央电视台2、7、10频道,北京电视台、新华网、健康报等媒体广泛报道。

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论文50余篇,SCI论著10余篇。举办中国腹膜后肿瘤论坛、中国肛肠创新论坛等大型学术会议。获全军医疗成果奖1项,国家专利4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行业专项及北京首发基金等项目,总科研经费达万元。

已出版《肿瘤专科医师培训教程》(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腹膜后肿瘤》(人民卫生出版社)、《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外科学-理论与实践》(人民军医出版社)、《结直肠肿瘤》(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便秘治疗学》(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痔治疗新技术-LigaSure痔切除术(附手术操作DVD)》(人民军医出版社)等专著,正主编《RetroperitonealTumors:InvestigationandManagement》(Springer美国出版)。

兼任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模拟医学分会会长、医院学会腹膜后与盆底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腹膜后肿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医学联盟理事长、中国中医药肛肠分会副会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肠肛门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解放军医学杂志》及《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来源:《中国科学报》

责任编辑:饶春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768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