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在线咨询 http://m.39.net/news/ylzx/bjzkhbzy/你一定有过这样的困惑???
去医院做完肠镜检查,拿到报告后,很想第一时间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病”。
但是,拿到报告时,大多数人都难免一脸蒙圈:自己什么都看不懂,也不知道检测的数值是否超标,更别说第一时间从报告中获取自己关切的信息了。
看来,只能求助于医生,可是即便医生解读一遍,下次再看时,依然难免被那些看不懂的名词难倒。
今天小安就来将带您读懂肠镜报告。
其实,说起来很简单,检查报告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
肠镜报告对肠道情况的描述;
病理医生的分析结果。
如果肠镜结果是诸如“所见大肠未见异常”的描述,那么恭喜你,不需要做病理活检了,您可以放心的回家了。不过要记得,根据专家们的推荐,记得隔5~10年再来检查一次。
如果发现了病变,例如息肉、溃疡、癌等,医生就会钳取部分病变组织,送至病理科进行检查。
01
言归正传,如果打开一份肠镜报告,首先你应该熟悉对于大肠里不同部位的描述。
回盲部是指回肠末端与盲肠相互交接的部位。盲肠是大肠的起始段,小肠经由盲肠将食物送入大肠。与回肠交界处有回盲瓣,有孔与阑尾相连,向上续接升结肠。
盲肠后依次是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这些属于结肠部分。结肠的末端是直肠,经消化吸收最后的残渣将储存在这里,直至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有研究显示,结直肠息肉发生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最为常见,可能与内容物滞留时间较长,对粘膜上皮造成长时间的刺激有关。
说起来别太担心,其实在肠镜检查中,最常见的病变就是息肉。
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
根据息肉的数目,肠息肉可以分为单发与多发,两个以上的息肉就称为多发息肉。一般来说,恶变可能性较大的腺瘤性息肉为多发,息肉数量明显多于非腺瘤性息肉。因此结肠镜检查中,应尽可能对每一个息肉都进行活检,以免遗漏。
息肉的大小也与癌变有着关系。一般认为息肉体积越大,癌变风险越高。但并不是必然因素,再次特别提醒:一些小于1cm的息肉也可能是高危类型。
息肉的常见形态包括有蒂型、亚蒂型、广基(无蒂)及半球型。趋向于轻度扁平、大面积的息肉被称为无蒂息肉(广基息肉)。有蒂或亚蒂息肉多为良性,而广基或半球型息肉容易恶变。
02
病理报告:
为了查清息肉属于哪种类型,是否有恶变倾向,我们可以选择进一步做活体组织检查(活检)。其中,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等常见的类型。
1.腺瘤性息肉即腺瘤。占全部结直肠息肉的1/2~2/3,其性质属于黏膜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另外,大多数结直肠癌是由腺瘤性结肠息肉癌变而来。腺瘤根据组织学特点可以分为三大类:
绒毛结构成分小于25%的为管状腺瘤;
绒毛结构成分超过75%的为绒毛状腺瘤;
绒毛成分在25%~75%之间的为管状绒毛状腺瘤。
管状腺瘤较少发生癌变,但仍然要及时处理。而绒毛状腺瘤上皮细胞由于凋亡率低,生长较快,易发生癌变。因此,绒毛状和管状绒毛状腺瘤的癌变风险较高,其癌变率的高低与绒毛含量相关,绒毛状腺瘤癌变率大约为45.8%,大于管状绒毛状腺瘤(32.8%)和管状腺瘤(20.6%)。
2.无蒂锯齿状息肉或腺瘤(SSA/P)和传统腺瘤(TSA)属于锯齿状病变。这种腺瘤的特点是锯齿状外观,同时兼备增生性息肉的结构特点和腺瘤的细胞学特征,一般认为SSA/P是BRAF基因突变相关结直肠癌的前驱病变,而TSA则与KRAS基因突变相关结直肠癌关系更为密切,因此要引起高度重视。
3.增生性息肉,一般直径较小,其癌变可能性较小;但有些增生性息肉也可能出现异型性增生,不可以掉以轻心。
4.炎性息肉是肠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多小于1cm,其癌变可能性较小,但如果发生腺瘤性变化后可演变为肠癌。除此以外还包括幼年性息肉的错构瘤性息肉,这些也是恶变可能性较小的息肉。
除了对息肉的诊断,还有对不典型性增生的描述。
不典型性增生,根据细胞改变程度和异型细胞范围可分为三级:
1.轻度不典型性增生:不典型细胞局限在上皮下1/3,癌变率约为5%。
2.中度不典型性增生:不典型细胞主要位于上皮下1/3~2/3层,细胞极性尚存;癌变率约为18%。
3.重度不典型性增生:病变细胞几乎或全部占据上皮全层,核分裂象增多,极性消失。癌变率约为35%。
版的WHO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提出胃肠道肿瘤统一采用“上皮内瘤变”取代原来所用“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的名词,分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N):包括原位癌、粘膜内癌、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IN):包括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
所以,对于病理提示大肠腺瘤合并上皮内瘤变,不管是低级别还是高级别都需及时处理。
总结
遇到息肉不可怕,关键是看什么类型,其中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大于1cm的管状腺瘤、无蒂锯齿状息肉或腺瘤(广基锯齿状病变)、传统锯齿状腺瘤以及伴随上皮内瘤变的息肉,都要引起重视。
相对的,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则没有那么危险。
往期回顾:1.查出肺结节怎么办?最新指南明确:不同类型肺结节的管理与诊治流程2.“沉默的器官”:为何肝癌一旦发现就是中晚期?3.肠癌发病率逐年攀升,7大危险因素不得不避!4.王锡山、邓亚萍等专家明星共同呼吁:预防肠癌要趁早5.便血,该怎么办?到底是痔疮,还是直肠癌?——本期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