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可怕男子掏耳朵竟掏出个hellip


有一种舒服,叫做掏耳朵。那触电般的酥麻感,用时下流行的网络语来说就是: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尤其是从自己耳朵中掏出一大坨,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很多人因此沉迷于掏耳朵不能自拔,还觉得掏得越干净越好,隔三岔五给耳朵“搞卫生”。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真没必要,而且经常会有人掏着掏着就出事了……

78岁大伯常掏耳朵

检查结果令他慌了

上周医院耳鼻喉科门诊,一位满头白发的大伯捂着耳朵,满面愁容地走进了诊室。大伯姓徐,今年78岁。“医生啊,我一个礼拜前,突然出现了右侧脸麻木,嘴角歪向一边。吃饭喝水都会漏出来,是不是面瘫了?”徐大伯愁眉苦脸地说,最近几年来,他右耳几乎听不到了,现在又撞上面瘫了,真是屋漏偏逢雨。接诊的梅显伟副主任医师赶紧给徐大伯仔细检查。医生发现他面部右侧额纹消失,口角明显向左偏斜,右鼻唇沟变浅,电测听检查提示右耳混合性听力下降。视频耳内窥镜下可见右侧外耳道后壁有棕黑色及白色洋葱皮样新生物附着,梅显伟考虑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听到医生的诊断,徐大伯顿时慌了神:“怎么好好的耳朵里生了瘤呢?”他马上快速回忆起这几年自己对耳朵曾经做过的那些事:“我平时最爱的就是掏耳朵,平时有空,我就会拿个棉棒或牙签啊,有时候手边有什么顺手的东西,我都会拿来掏一下。”大伯还说这几年自己的右耳经常觉得闷、涨,好像听力也很不好,但只是想到这是老年人的通病,毕竟年纪大了耳朵总是要背的,也就没怎么在意。为明确诊断,梅医生又为徐大伯开出了螺旋CT检查,结果显示大伯的右侧外耳道骨壁、乳突区及听小骨骨质均被破坏、吸收,这些症状可能就是胆脂瘤破坏听小骨的传导功能而引发听力下降,又侵犯到面神经引起的面瘫的结果,如果再不及时进行干预,侵犯入脑就会引发生命危险。近日,医生为徐大伯进行了右侧外耳道成形术、胆脂瘤切除、鼓室成型、肌膜瓣转移等一系列手术治疗,彻底清除了横行在他耳朵里的巨大胆脂瘤,并进行了耳道的修复。大伯恢复得很快,他表示:“今后再也不敢乱掏耳朵了,真的是血淋淋的教训啊。”

警惕!外耳道胆脂瘤早期

易误诊漏诊

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主任医师苏立众介绍,外耳道胆脂瘤属于少见病,各年龄段均可发病,中老年人多见,多为单侧发病;临床观察较中耳胆脂瘤少见,约占其1/30~60,10万居民年发病率约为0.15~0.3。外耳道胆脂瘤并非真正的瘤。它由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上皮包裹等所形成的囊状团块,乍一看,确实有点像耳屎。常堵塞于耳道骨部。由于胆脂瘤呈膨胀性生长,周围骨质长时间受压、破坏、吸收,导致外耳道扩大。主要危害是对外耳道、中耳乳突及相邻骨质的广泛破坏,引起听力下降,甚至引起颅内外严重并发症,应及时取除。该病早期一般没有明显不适,后期可出现耳堵塞感、听力下降,若继发了感染,还会出现耳痛、流脓(血)性分泌物,伴特殊臭味等症状。检查时可以见到外耳道内有灰白色或黄色角蛋白碎屑、上皮样物堵塞,表面被多层鳞片状物包裹,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糜烂,可伴有肉芽形成。必要时还可做颞骨CT检查,以确定是否有骨质破坏。“外耳道胆脂瘤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病史、查体、耳镜和CT检查明确。其临床上表现的外耳道局灶性侵蚀,炎症反应和角化物堆积并不具有特征性。因此早期易误诊漏诊,需要和坏死性外耳道炎、恶性肿瘤、外耳道阻塞性角化病、朗格汉斯巨细胞增多症等相鉴别。”苏立众说,在治疗上,常可直接器械去除或行外耳道冲洗去除,如病变难以清除则需在全麻内镜或显微镜辅助下手术治疗。在预防方面,苏立众建议:1.平时注意耳部卫生,戒除挖耳等不良习惯。凡有耳部湿疹、耳疖肿、化脓性中耳炎者,应格外注意耳道局部的洁净与干燥,耳痒时不要搔抓,可以用3%硼酸酒精滴耳液涂擦耳道。2.耳部有阻塞或炎症时切忌水洗。若有污物或痂皮堆积,医院找专科医生取出。3.夏季是游泳季,外耳道阻塞并外耳道炎症时禁止游泳。此外,耳朵进水后会把耳屎泡涨,堵住耳朵,不及时取出就会出现闷涨感,引起耳鸣、耳痛、听力下降,严重的会引起鼓膜穿孔、中耳炎等。所以建议在游泳前先清理耳屎,以防耵聍栓塞。来源:广州日报,综合杭州交通、医院、青年时报、FM93交通之声丨编辑:zz

领导说了

点1个3毛

戳1朵5毛

小编工资全靠你们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zz/92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