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不断升高。每年新发结直肠癌病例达30万,并以年均4%的增幅不断攀升。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高居恶性肿瘤的第三位。研究显示,80%左右的大肠癌是由息肉恶变而来。因此,预防结直肠癌,要从预防肠息肉开始。
大肠息肉
高出黏膜突向肠腔的赘生物,形态上有带蒂和广基无蒂之分。肠息肉主要包括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和息肉病综合征
临床表现通常为:
⑴大便性质的改变如便血、大便稀烂不成形带有黏液或脓血。
⑵排便习惯的改变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
⑶部分病人有腹痛
⑷有时可看见带蒂息肉脱出肛门外。
大肠息肉发病相关因素有哪些?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食物纤维饮食、吸烟与肠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常见的治疗方法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是大肠癌常见的癌前病变,具有极高的恶性潜能,其存在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就越大,诊断明确后一般应立即切除。根据息肉大小、数量、性质等方面的不同可选择采取内镜下治疗、手术治疗或保守治疗、定期复查随访。
内镜治疗:包括活检钳摘除,氩离子血浆凝固术((APC),圈套电切切除,内镜下豁膜切除术(EMR),以及应用尼龙圈和钦夹分次分块切除法等。
手术治疗:局部切除术,次、全结肠切除术,手术方式视息肉的多少、基底的宽窄及所在的部位来决定。
膳食及药物治疗:随着人群中大肠息肉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口服药物内科治疗和预防大肠息肉的科研课题巳经成为当前诸多学者研究的方向。
大肠息肉并不可怕。早期发现和切除息肉,能够有效降低肠癌发生率。建议以下人群进行肠镜检查:1、40岁以上;2、本人有癌症史、肠息肉史或一级亲属有大肠癌史;3、慢性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慢性便秘每年在两个月以上,有黏液或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史等。
中医文献报道的中医药治疗肠息肉的治法和方药颇具特色。有内服、外敷、灌肠等多种治疗方法。对于脾胃虚弱者可健脾益气,大肠湿热者可清热化湿,肝郁气滞者予疏肝解郁,血瘀内停者可活血化瘀,寒湿内阻者可温中散寒。中医治疗肠息肉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基础上,扶正与驱邪兼顾,阴阳并调,气血同治,以通为顺,而不妄执一法。
总而言之,肠息肉起病隐匿,发病及癌变的相关因素众多,在治疗上中医中药与现代医学各有优势和特色。现代医学善于用内镜及手术的方式切除息肉,而中医在预防和治疗大肠息肉、调整肠道内环境、降低大肠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方面,有着显著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最权威中科白癜风国庆专家会诊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10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