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大肠息肉”,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普及,我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我寄宿于人类的大肠,如果哪天发现你的大肠黏膜上长有隆起物,那就是我。
其实我的家族比较庞大,好多人往往并不了解我们。比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都是我们家族的杰出代表。(其中腺瘤性息肉被认为是大肠癌癌前病变)
我生活在一位事业有成的中年男士体内,好在男主人不爱体检,也疏于养生,而我也素来低调,就这样自由自在地生活了好几年!终于,男主人医院检查,医生通过各项检查发现了潜伏多年的我,而此时的我早已不是原来单纯的结肠息肉,而是令众人恐惧的“结肠癌”!
男主人积极配合治疗,医生手术切除了癌变部位,可惜我已淋巴转移,于是进行放化疗,治疗过程中男主人头发脱落,恶心、呕吐,身体极其虚弱,憔悴的和以前判若两人!
从医学角度讲,男主人再活5年的可能性不是很大(大概只有10%)。本该为这场身体争夺大战的胜利感到喜悦,我却突然倍感失落!人到中年,事业有成,父母健在,妻贤子孝,却生不多时!我竟由衷地希望医生能使他的生命再长一点、再长一点......生命即将终结,唯有留下忠言警示,希望更多人看到并能远离大肠癌威胁:
提高警惕,定期检查
对于是40岁以上人群,即使没有不适表现,也应定期肠镜检查。以下属于高危因素,具有以下因素者更应高度重视并定期筛查。
(1)父母有大肠癌史或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史;
(2)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
(3)溃疡性结肠炎史;
(4)慢性胆囊炎或胆囊切除术史;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术史;
(6)盆腔放疗史;
(7)长期消化道症状:腹痛,大便频数,便秘,便血,黏液便等
大肠息肉,早治疗,勤复查
(1)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在肠镜下切除,是大肠癌的重要预防方法之一。
(2)直径大于1cm的息肉有一定要恶变倾向,应在术后半年内复查。
(3)大肠息肉切除术后每年至少应复查肠镜1次,若无息肉发现,可每1-2年复查1次。
(4)随访期间,应常作大便潜血试验以及癌胚抗原检查。
(5)息肉切除后有复发可能,可根据情况改善大便情况,消除肠道炎症,或中医药调理体质,预防息肉再生。
饮食因素,不得忽视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大肠癌主要相关因素。
随着中国人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蛋白、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已经增加了大肠癌的发生,食物太精细容易导致便秘,大便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过长,毒素就更容易被肠道吸收,从而引起肠道病变。因此,要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多吃粗纤维食物,减少红肉和加工肉的摄入,不吃煎炸、烧烤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良好的生活方式,不可或缺
大量研究证实,吸烟、饮酒、肥胖、缺乏运动和便秘等不良的生活方式,都会增加大肠癌的风险。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避免熬夜,适当运动,规律排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减少大肠癌的发生。
赞赏
长按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青年白癜风有效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15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