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年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大肠癌男女-年间死亡率下降51%,早诊早筛的效果振奋了很多人。
但是新消息却不乐观,根据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新研究显示,老人肠癌发病率的确是下降了,但年青人的比例却高了。
据调查,这一发病率自从年代起就在上升,90后的发病率已是50后在他们这个年纪时的两倍。
从80年代中期至年,20-40岁的成年人的结肠癌发病率以每年2.4%的速度增长。而对于20-30的成年人,在年至年间直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3.2%的速率增长。
随着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男性和女性的结肠癌发病率下降,从年到年,年轻人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尽管仍较低,但让人担心的是,这部分人自觉还在安全年龄内,很少接受筛查。
22岁的KirstenFreiborg在大学毕业前得知她得了大肠癌
中国的情况比美国是不是好一点?并没有,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结直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白人为69.8岁,比他们早了20多年。
我国青年人大肠癌所占比例,高出美国(2.2%—4.5%)4~10倍之多,有报告最年轻一例仅13岁。
为什么肠癌盯上年轻人?
研究人员怀疑:肥胖、不健康饮食和久坐的生活方式的增加导致了50岁以下成年人结直肠癌的病例及死亡人数的上升。
大肠癌患者年龄越小,高度恶变的可能性就越大。医生和家长的忽视容易导致大肠癌诊断延误;年轻患者往往并不了解大肠癌的症状和体征,也可能会延误他(她)们就诊的时间。
浙医在线:18岁的女大学生,5个月就被癌症夺去了生命
美国大肠癌早期发现率为39%,而中国仅为10%;5年生存率上,美国高达65.1%,而中国仅为32%。预防大肠癌,除了注重早筛,对年轻人进行科普同样刻不容缓。
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是来自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原发部位包括结肠癌、直肠癌和肛管癌。
大肠息肉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的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面的“肉疙瘩”。如果我们肠道内长了息肉,自身是没有感觉的,需要通过直肠指检、肠镜等体检手段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小的“肉疙瘩”称为息肉,随后可发展为腺瘤和腺癌。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步“进化”过来的: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
但有的人也可以进展的很快,一经发现,就是中晚期,某单中心统计数据结果表明,50岁以下人群原发大肠癌患者诊断时大多已有症状,有遇到过20岁以下的患者,一旦确诊,不到半年就病逝了。
导致大肠癌的因素有哪些?
诱发癌症的条件,有外源也有内源,饮食和生活习惯对肠癌的影响最大。
先说内源的。
癌症是一种内源性疾病,因为细胞自身分裂时产生了复制错误,久而久之积累了起来,形成了癌变。这种DNA变异的机率虽然微小,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这部分人在中年老时,容易发现癌变。如果有坚持体检的习惯,早发现、早治疗,5年存活率90%以上。
另外,癌症既然是一种基因疾病,就有可能遗传。所谓遗传,不是遗传病,而是说,形成特定癌症的某些变异,有人先天就已经拥有,还能遗传下去。
只有了这种变异,并不会马上得癌症,但癌症成功需要的变异门坎就会变低,在结直肠癌中,大约有3%-5%的结直肠癌来自遗传。
常见的恶结直肠癌遗传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家族性腺瘤性结肠息肉病,这种病很容易发展为结直肠癌;另一种称之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癌,这两种结直肠癌都是常染色体遗传疾病。
如果父母都患有上述两种结直肠癌,那么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建议在筛查上提早几年。
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接下来说一些普遍的外源因素。
1.吸烟
年,加拿大纽芬兰纪念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加拿大公共卫生期刊》上报告:与不吸烟者相比,吸烟会使一个人患大肠癌的风险增加13%。这种影响对男性尤为显著。
吸烟不但影响健康人群患癌,还会让结直肠癌幸存患者更接近死神。
在一篇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的文章中,研究者对美国癌症协会癌症预防研究II期阶段中从18.4万成年人中诊断出的名新发侵入性非转移性的结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诊断后吸烟往往会增加癌症患者至少2倍的死亡风险,而且和两倍的结直肠癌特异性死亡率直接相关。
2.饮酒
有不少观察性研究表明,过量饮酒将明显提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且在男性中相关性更强。有荟萃分析显示,中度饮酒(1-4杯/d)和大量饮酒(4杯/d)相对于非饮酒者或是偶尔饮酒者,将分别提高结直肠癌发生率21%和52%;而在女性中,中度饮酒仅增加8%的结直肠癌发病率。
AmJClinNutr杂志曾刊登过一项针对多名女性和多名男性的研究,旨在找到结直肠癌与酒精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有饮酒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量多于30克将大大增加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而没有饮酒家族史的受试者则未显示出酒精摄入和罹患结直肠癌之间的相关性。
3.膳食多红肉
红肉及肉制品在结直肠癌发病中的作用已被肯定。
年的1份荟萃分析汇总了年至年3月的所有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红肉及肉制品可提升结直肠癌风险,且该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即每增加g/d的红肉摄人将增加29%的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而每增加50g/d的肉制品摄人将提升21%的患病概率,其中男性中该相关性尤其显著。
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的致癌性做出了评价——加工肉类被列为I类“致癌物”,红肉被列为IIA类“致癌物”。每天食用50克加工肉制品,患结肠直肠癌的风险将增加18%。
4.肥胖
此前一项研究表明,在肥胖患者中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相比与较瘦的人增长50%。最近,一项大型队列研究则显示,超重青少年男性到中年发展为结直肠癌的风险较非超重者高两倍。
该研究共入组例瑞典16~20岁的义务应征入伍的青少年,既往有肠道炎症疾病的患者被排除在外。国家癌症登记处的数据显示,中位随访35年时,例发展为结直肠癌,其中例为结肠癌,例为直肠癌。
大肠癌早期症状有哪些?
腹胀、腹痛消化不良、食欲减退;
腹部有肿块;
大便带血(或者出现黑便)及有下坠感;
大便内有脓血或粘液血丝;
大便习惯改变,频繁或腹泻便秘交替;
大便形状改变,变细,便便或者带沟槽;
发现结肠多发息肉或乳头状腺瘤。
大肠癌晚期症状有哪些?
右侧结肠癌
消化不良、乏力、食欲减退、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
腹胀腹痛,腹部压痛,腹部包块、进行性贫血,包块位置岁病变位置而异。
左侧结肠癌
多有顽固性便秘,也可由排便次数增多,由于梗阻多在乙状结肠下段,所以呕吐较轻,而腹胀,腹痛,肠鸣及其肠型明显。
直肠癌
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粪便变细,带有血液或粘液,伴有里急后重,由于癌肿可侵犯骶丛神经,可出现剧痛,如果累及膀胱可出现尿频尿痛尿急尿血等症状。癌肿侵犯膀胱,可形成膀胱直肠瘘管,直肠癌也可引起肠梗阻。
肛管癌
主要表现为便血及疼痛,疼痛于排便时加剧,当癌肿侵犯肛门括约肌时,可造成大小便失禁。肛管癌可转移至股沟淋巴结,故可于腹股沟触及肿大而坚硬的淋巴结。
大肠癌和痔疮怎么区别?
因为早期大肠癌的症状多反映在大便上,很多患者一直以为自己得了痔疮,许多大肠癌患者在早期发病时被当作痔疮、肠炎等病医治,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想区分痔疮和肠癌,可以看以下两个关键因素:
1.看年龄
痔疮能发生在任何年龄的人身上,而大肠癌多数是发生在40-60岁和有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中,如果您属于这个年龄段内或者是高危人群,而且还发现大便出血,就要及时检查,排除大肠癌风险。
2.看大便
痔疮患者便血颜色鲜艳,与粪便不相混合,血多随大便排出后滴下,而大肠癌患者便血颜色较暗,多混在大便中,晚期还会出现排便习惯的改变。并且在大便过程中有粘液,有下坠感。
有病先看便,一眼回眸能保命。
文章来源:诺辉健康
版权声明
本北京中科医院骗人网站运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