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症状

海棠肛肠做个无痛肠镜早期发现大肠潜


体检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人都会定期做包括血液检查、腹部B超、胸透等常规体检。

肠道健康检查

很少会主动做

为什么???

究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对大肠病变,包括大肠息肉及大肠癌缺乏认识。

二是对肠镜这种侵入性检查方法难于接受,甚至恐惧。这种恐惧心理使很多患者耽误了病情,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人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

早期无症状,发现中晚期

大肠癌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恶性肿瘤,但是大肠癌的症状非常隐匿,在疾病的早期,患者可完全没有症状,以至于许多患者在发现大肠癌时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肠道的健康检查尤显重要。目前我国大肠息肉发病率高,炎症性息肉相对比较放心,但腺瘤性息肉却是个“定时炸弹”,一般来说7到10年后就可能发展为癌,快的话可能只需3到5年。

下面我们看几个真实的案例案例1

黄先生,65岁,近半年来大便次数较前增多,而且经常排稀烂便,可是因为恐惧行肠镜检查,医院口服药物治疗,中药、西药吃了不少,服药期间症状也可以有所改善,可是经常反复,后来听说有无痛肠镜,可以在睡眠中即可完成检查,这才在家人的催促下,医院住院治疗,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乙状结肠的息肉较大,约1.5×1.8cm,在肠镜下成功切除了息肉,几天后病理结果出来了,居然是早期癌,但是基底切缘非常干净,肿瘤已经完全切除,出院后定期复查肠镜均未发现复发情况,黄先生现在想想都仍觉得后怕,幸亏及时检查治疗,如果再推迟检查时间,后果不堪设想。

案例2

梁小姐,40岁,父亲有胃癌病史,这次入院主要是因为上腹部隐痛,胃镜检查发现胃息肉,准备入院做胃息肉切除,但是因为患者有家族消化道肿瘤病史,建议她一起做了肠镜检查,开始她很犹豫,因为听说做肠镜要喝导泻药,又怕痛,但是犹豫再三,还是听从医生的意见做了无痛胃肠镜联合检查,结果发现大肠也有息肉,于是一起将胃和肠的息肉均做了切除,胃息肉化验结果出来是良性息肉,可是肠道息肉结果却是大肠腺癌,而且已经侵犯到粘膜下层,马上追加了手术治疗,术后恢复很好,多次复查肠镜均无复发表现,她非常庆幸做了肠镜检查,称这次肠镜检查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案例3

肖小姐,29岁,平常经常便秘,最近发现大便有少许鲜红色血,以为是痔疮出血,也没留意,后来发现排软便还是有少许血,医院做了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切除后病理检查提示腺瘤样息肉,腺上皮重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属癌前病变,有短期发展成癌症可能,经过及时治疗,3月后复查肠镜完全正常。

案例4

刘先生,73岁,近1年来逐渐出现乏力,头晕,体重明显下降,但是一直没有腹痛、腹胀等不适,自觉大便均正常,医院查到中度贫血,入院后检查大便隐血阳性,安排做了肠镜检查,发现直肠癌,已经肝多发转移,失去了手术机会。

以上案例均说明了肿瘤治疗强调一个“早”字,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展为癌,但绝大部分大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可见早点“揪出”息肉有多重要。

高脂、高蛋白、精细饮食,在体内代谢慢,肠蠕动也慢,排出的粪便体积小,有毒物质在肠内停留时间会更长,为肠道疾病埋下隐患,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固然是好,然而良好的生活习惯并非万无一失,最可靠的办法还是行肠镜检查。做肠镜检查时发现了息肉,处理方法非常简单,无需开刀,医生可以通过肠镜把它们切下来,这就意味着阻断了它们发展为大肠癌的进程。

哪些人更迫切需行肠镜检查?

1、反复脐周疼痛,发生大便规律变化,如大便性状改变、次数增多或大便变细等情况;

2、老年人不明原因的贫血、消瘦;

3、长期便血也可能是大肠癌的先兆,很多人会认为是“痔疮”出血,自行服药了事,错过时机及早发现可能存在的大肠癌。

什么时候开始检查最好呢?

目前,肠镜检查是发现早期大肠癌的最有效手段,据统计,人们在40岁以后发生大肠癌的几率会明显上升,大约有75%的大肠癌患者都发生于这个年龄段后。

因此,人们应从40岁开始每年做一次大便潜血试验,警惕息肉或肿瘤引起的出血。除了发现问题及时检查外,对于健康体检人群,根据国际权威的医学指南,普通人群50岁以上都要参加筛查。

如果有大肠癌、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的人,则应从40岁开始,或者比家人诊断患病的年龄提早10年进行大肠癌的筛查。炎症性肠病患者也要及时检查。

如果没有发现息肉,可以适当延长再次检查时间,如发现息肉,则要及时切除并追踪检查。

订阅号:







































治白癜风西宁哪家医院好
软件开发总监



转载请注明:http://www.pindaod.com/drby/341.html


当前时间: